台灣能源革命 : 綠能,能不能 - 生態環境討論
By Olivia
at 2011-11-23T17:07
at 2011-11-23T17:07
Table of Contents
長期扭曲的能源政策、錯置的能源配置,把台灣養成高耗能、高排碳的石化怪獸。當世界
開始為每一滴石油、每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斤斤計較,再生能源不再只是環保或道德議題,
而是攸關經濟和國家生存的議題。
在綠能經濟的大趨勢下,台灣無需等到海平面上升,就會先被這隻石化怪獸拖垮,而政府
還在好整以暇地呼籲民眾「脫西裝、拔插頭」,對根治問題癥結的能源改革始終欠缺行動
力。其實,台灣具備發展綠能的先天優勢。根據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兼能源研究
中心主任陳發林評估,結合國內太陽能、風力、生質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熱、水力蘊
含的每人每日發電量,相當於二○○八年全國總發電每人每日的二點七五倍,但政府在綠
能發展上卻習慣半途而廢。
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曾促使台灣完成風力發電機組製作和系統測試,然而隨著危機
結束未再受重視。一九八一年,兩座地熱發電廠在宜蘭縣的清水和土場運轉,可惜也無後
繼。二十年後,當台灣想重新趕上,歐洲國家已是綠能模範生。綠能大國德國、丹麥的供
電系統和歐陸電網併聯,可相互通電購電,尚且有如此憂患意識,反觀電網獨立、能源幾
乎依賴進口的台灣,對能源安全和自主卻過度樂觀。
現階段,國內已開發利用的僅有慣常水力、太陽能和風能,其餘尚在研發或示範階段。其
中生質燃料因土地和糧食爭議而暫緩,至於綠能新星--氫能與燃料電池,國內已有重大有
研發成果,如何導入民生用途,成為當務之急。遲到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再生能源具
備潔淨、安全、多元、取之不盡等特性,但屬低密度能源,需要大量面積的裝置設備。台
灣地小人稠,且多為山地,再生能源只好往屋頂發展,因成本及技術困難,遲遲未在尋常
百姓家中「發光發熱」。
直至草擬長達九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二○○九年通過,綠能發展看似出現轉機。
在此條例下,民間或企業可申請補助安裝再生能源設備,而生產的電力可依躉購費率賣給
台電,由政府保障收購電力二十年。然而,檢視去年度的發電比例,慣常水力占總發電量
百分之二點一,風力僅占百分之零點四,而太陽光電比例是零。換言之,再生能源占發電
比例百分之二點五,全靠傳統慣常水力撐場。台電再生能源處組長賴一桂解釋:「陸域的
大型風力設備已近飽和,未來目標是離岸風力,不過得克服技術成本、環境評估、漁業權
等問題;屋頂型裝置須考量空間和景觀,小風機也有噪音、震動、眩影等問題。」
其實,條例通過後,一度引發申請太陽光電併聯熱潮,能源局隨即以擔心衝擊電價、供電
不穩為由,下調躉購費率,並添加許多程序,今年初再為陸域風力和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設
上限。然而這樣的進度,台灣訂於二○二五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整體百分之十五的目
標,能達成嗎?
內容收錄自【經典雜誌】台灣能源革命 : 綠能,能不能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792
--
開始為每一滴石油、每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斤斤計較,再生能源不再只是環保或道德議題,
而是攸關經濟和國家生存的議題。
在綠能經濟的大趨勢下,台灣無需等到海平面上升,就會先被這隻石化怪獸拖垮,而政府
還在好整以暇地呼籲民眾「脫西裝、拔插頭」,對根治問題癥結的能源改革始終欠缺行動
力。其實,台灣具備發展綠能的先天優勢。根據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兼能源研究
中心主任陳發林評估,結合國內太陽能、風力、生質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熱、水力蘊
含的每人每日發電量,相當於二○○八年全國總發電每人每日的二點七五倍,但政府在綠
能發展上卻習慣半途而廢。
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曾促使台灣完成風力發電機組製作和系統測試,然而隨著危機
結束未再受重視。一九八一年,兩座地熱發電廠在宜蘭縣的清水和土場運轉,可惜也無後
繼。二十年後,當台灣想重新趕上,歐洲國家已是綠能模範生。綠能大國德國、丹麥的供
電系統和歐陸電網併聯,可相互通電購電,尚且有如此憂患意識,反觀電網獨立、能源幾
乎依賴進口的台灣,對能源安全和自主卻過度樂觀。
現階段,國內已開發利用的僅有慣常水力、太陽能和風能,其餘尚在研發或示範階段。其
中生質燃料因土地和糧食爭議而暫緩,至於綠能新星--氫能與燃料電池,國內已有重大有
研發成果,如何導入民生用途,成為當務之急。遲到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再生能源具
備潔淨、安全、多元、取之不盡等特性,但屬低密度能源,需要大量面積的裝置設備。台
灣地小人稠,且多為山地,再生能源只好往屋頂發展,因成本及技術困難,遲遲未在尋常
百姓家中「發光發熱」。
直至草擬長達九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二○○九年通過,綠能發展看似出現轉機。
在此條例下,民間或企業可申請補助安裝再生能源設備,而生產的電力可依躉購費率賣給
台電,由政府保障收購電力二十年。然而,檢視去年度的發電比例,慣常水力占總發電量
百分之二點一,風力僅占百分之零點四,而太陽光電比例是零。換言之,再生能源占發電
比例百分之二點五,全靠傳統慣常水力撐場。台電再生能源處組長賴一桂解釋:「陸域的
大型風力設備已近飽和,未來目標是離岸風力,不過得克服技術成本、環境評估、漁業權
等問題;屋頂型裝置須考量空間和景觀,小風機也有噪音、震動、眩影等問題。」
其實,條例通過後,一度引發申請太陽光電併聯熱潮,能源局隨即以擔心衝擊電價、供電
不穩為由,下調躉購費率,並添加許多程序,今年初再為陸域風力和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設
上限。然而這樣的進度,台灣訂於二○二五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整體百分之十五的目
標,能達成嗎?
內容收錄自【經典雜誌】台灣能源革命 : 綠能,能不能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792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Charlie
at 2011-11-24T05:55
at 2011-11-24T05:55
Related Posts
走山危機加劇,要求機廠變更設計!
By Hazel
at 2011-11-22T14:39
at 2011-11-22T14:39
亞太NGO環境會議:環境治理須跨國合作
By Isla
at 2011-11-21T11:37
at 2011-11-21T11:37
又有底碴回填農地 誰為作物安全把關?
By Olive
at 2011-11-21T11:34
at 2011-11-21T11:34
綠色電價 明年初實施
By Genevieve
at 2011-11-19T01:20
at 2011-11-19T01:20
綠色電價 明年初實施
By Faithe
at 2011-11-19T00:52
at 2011-11-19T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