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北極將進入急凍世界 - 颱風討論

By Ophelia
at 2013-10-26T17:19
at 2013-10-26T17:19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北極將進入急凍世界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北極冷氣團開始瘋狂練寒冰功,北極寒冰功力已經逐漸和南極嗆聲,
這表示北極地區從平流層往對流層,慢慢地將全面變成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預報未來來一周北極地區大範圍的溫度陡降,整個北極地區紛紛進入急凍世界,
然而北極地區變冷相對應的就是中緯度地區變暖。
這是由於北極地區降溫,高空的北極渦旋的強度明顯再往上增強,
北極渦旋的增強導致了風速增強,阻絕了南北氣流的交換。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後:
在北極平流層的溫度也降低,渦旋增強,
極地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水平溫度梯度增加,
溫度梯度增加導致極渦邊緣的西風噴流(極夜噴流)增強,
極夜噴流使大氣的波動(行星波)趨向赤道折射,
原本從赤道高空往北極傳遞過來
由於赤道受到太陽大量的輻射,赤道上的對流層攜帶能量上傳至平流層,
產生行星波傳播,從赤道往北極傳播,
如今北極平流層的極渦增強,極夜噴流增強,極夜噴流趨向將行星波折向回赤道,
於是中高緯度的平流層波動減弱,
平流層行星波的變動也反映在對流層,
中高緯度的平流層波動減弱,中高緯度的行星波動也隨之減弱,
對流層高層的西風噴流減弱,大氣西風氣流的波動減弱,西風帶趨向平直,
西風帶平直,西風槽脊相對減少,大氣南北氣流的交換減緩,
由於大氣是氣體,氣體間的導熱很慢,因此南北氣流交換被阻隔情況下,
赤道的熱氣很難藉由導熱傳到北極,北極的凍氣也很難藉由導熱傳到赤道,
反應在北極震盪指數趨向正值,冷空氣在北極活動,趨向封閉而不逸散,
因此,北極地區天寒地凍,赤道地區熱情奔放。
然而,對於怕冷的人,長期這樣子的模式並不是好事情,
因為現在漸漸進入晚秋時節,如果11月持續偏暖,
由於大氣為了調節平衡,行星波會再度趨向由赤道往北極傳播,
使北極渦旋減弱,西風帶波動增強,冷氣團出關,往往爆發強大的寒潮。
不過對於愛冷的人,真是滿心期待啊~(NOT ME, QQ)
而未來一周後,西風帶平直,太平洋高壓西伸,台灣溫度大幅變暖,
尤其南臺灣和中台灣天氣恢復炎熱。
然而,低緯度海洋的氣旋擾動還有機會,因此要持續觀察是否有颱風形成,
加上太平洋高壓在台灣東方西伸,颱風有機會從南邊通過接近台灣。
儘管西風帶平直,高空沒有大的西風槽,但是目前漸入深秋,
颱風帶來的暖濕偏南風遇上東北季風,如果高空又有小槽線幫忙,
對於台灣東北部地區尤其宜蘭可能會有共伴大雨,
由尤其之後太平洋高壓維持在台灣東方西伸的模式,
南方的氣旋擾動一個一個從台灣南邊通過,
台灣北部和東部就容易受到共伴氣流影響出現大雨,甚至直接秋颱共伴。
因此未來要觀察是否變成秋颱活躍的季節了。
以上供參囉~
--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北極冷氣團開始瘋狂練寒冰功,北極寒冰功力已經逐漸和南極嗆聲,
這表示北極地區從平流層往對流層,慢慢地將全面變成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預報未來來一周北極地區大範圍的溫度陡降,整個北極地區紛紛進入急凍世界,
然而北極地區變冷相對應的就是中緯度地區變暖。
這是由於北極地區降溫,高空的北極渦旋的強度明顯再往上增強,
北極渦旋的增強導致了風速增強,阻絕了南北氣流的交換。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後:
在北極平流層的溫度也降低,渦旋增強,
極地和中緯度地區之間的水平溫度梯度增加,
溫度梯度增加導致極渦邊緣的西風噴流(極夜噴流)增強,
極夜噴流使大氣的波動(行星波)趨向赤道折射,
原本從赤道高空往北極傳遞過來
由於赤道受到太陽大量的輻射,赤道上的對流層攜帶能量上傳至平流層,
產生行星波傳播,從赤道往北極傳播,
如今北極平流層的極渦增強,極夜噴流增強,極夜噴流趨向將行星波折向回赤道,
於是中高緯度的平流層波動減弱,
平流層行星波的變動也反映在對流層,
中高緯度的平流層波動減弱,中高緯度的行星波動也隨之減弱,
對流層高層的西風噴流減弱,大氣西風氣流的波動減弱,西風帶趨向平直,
西風帶平直,西風槽脊相對減少,大氣南北氣流的交換減緩,
由於大氣是氣體,氣體間的導熱很慢,因此南北氣流交換被阻隔情況下,
赤道的熱氣很難藉由導熱傳到北極,北極的凍氣也很難藉由導熱傳到赤道,
反應在北極震盪指數趨向正值,冷空氣在北極活動,趨向封閉而不逸散,
因此,北極地區天寒地凍,赤道地區熱情奔放。
然而,對於怕冷的人,長期這樣子的模式並不是好事情,
因為現在漸漸進入晚秋時節,如果11月持續偏暖,
由於大氣為了調節平衡,行星波會再度趨向由赤道往北極傳播,
使北極渦旋減弱,西風帶波動增強,冷氣團出關,往往爆發強大的寒潮。
不過對於愛冷的人,真是滿心期待啊~(NOT ME, QQ)
而未來一周後,西風帶平直,太平洋高壓西伸,台灣溫度大幅變暖,
尤其南臺灣和中台灣天氣恢復炎熱。
然而,低緯度海洋的氣旋擾動還有機會,因此要持續觀察是否有颱風形成,
加上太平洋高壓在台灣東方西伸,颱風有機會從南邊通過接近台灣。
儘管西風帶平直,高空沒有大的西風槽,但是目前漸入深秋,
颱風帶來的暖濕偏南風遇上東北季風,如果高空又有小槽線幫忙,
對於台灣東北部地區尤其宜蘭可能會有共伴大雨,
由尤其之後太平洋高壓維持在台灣東方西伸的模式,
南方的氣旋擾動一個一個從台灣南邊通過,
台灣北部和東部就容易受到共伴氣流影響出現大雨,甚至直接秋颱共伴。
因此未來要觀察是否變成秋颱活躍的季節了。
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13-10-27T06:54
at 2013-10-27T06:54

By Regina
at 2013-10-27T20:28
at 2013-10-27T20:28

By Dinah
at 2013-10-28T10:03
at 2013-10-28T10:03

By James
at 2013-10-28T23:37
at 2013-10-28T23:3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3-10-29T13:12
at 2013-10-29T13:12

By James
at 2013-10-30T02:46
at 2013-10-30T02:46

By Valerie
at 2013-10-30T16:21
at 2013-10-30T16:21

By Hedda
at 2013-10-31T05:56
at 2013-10-31T05:56

By Odelette
at 2013-10-31T19:30
at 2013-10-31T19:30

By Tom
at 2013-11-01T09:05
at 2013-11-01T09:05

By Daph Bay
at 2013-11-01T22:39
at 2013-11-01T22:39

By Thomas
at 2013-11-02T12:14
at 2013-11-02T12:14

By Daph Bay
at 2013-11-03T01:48
at 2013-11-03T01:48

By Joseph
at 2013-11-03T15:23
at 2013-11-03T15:23

By Una
at 2013-11-04T04:58
at 2013-11-04T04:58

By Madame
at 2013-11-04T18:32
at 2013-11-04T18:32

By Isabella
at 2013-11-05T08:07
at 2013-11-05T08:07

By Necoo
at 2013-11-05T21:41
at 2013-11-05T21:41

By Audriana
at 2013-11-06T11:16
at 2013-11-06T11:16

By Thomas
at 2013-11-07T00:50
at 2013-11-07T00:50

By Robert
at 2013-11-07T14:25
at 2013-11-07T14:25

By Yuri
at 2013-11-08T03:59
at 2013-11-08T03:59
Related Posts
FNMOC歷史資料

By Tom
at 2013-10-25T14:19
at 2013-10-25T14:19
請問一個可查詢全球海洋溫度的網站

By Selena
at 2013-10-25T01:54
at 2013-10-25T01:54
利奇馬颱風顛峰強度競猜

By Agatha
at 2013-10-24T19:11
at 2013-10-24T19:11
周五周六再轉涼~102/10/23

By Genevieve
at 2013-10-23T20:43
at 2013-10-23T20:43
ADT Version 8.1.5

By Noah
at 2013-10-23T18:52
at 2013-10-23T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