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年後冷氣團進攻!天氣大變天! - 颱風討論

By Olivia
at 2014-02-02T17:11
at 2014-02-02T17:11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年後冷氣團進攻!天氣大變天!
與夏季不同,夏季的天氣變化常常低層的中小尺度系統影響,
但冬季天氣變化通常取決於中高層大尺度以上系統的發展,
像是西風噴流,東亞大槽、阻塞高壓、北極渦旋等天氣系統。
因此冬季觀察天氣要先從高空來看,而冬季的高空形勢也比夏季複雜的多。
當然,反過來說,夏季的地面形勢也是比冬季複雜的多。
先從高空來看,模式預報,一周後,平流層的阿留申高壓影響北極渦旋,
北極渦旋偏離並且減弱,可能象徵北極渦旋的顛峰期逐漸已過,開始走下坡。
時節已經到了二月,逐漸進入冬末時期,
尤其未來一周,平流層阿留申高壓影響北極渦旋,
北極渦旋的勢力將逐漸減弱,要再回到巔峰期很不容易了。
物換星移,相反地,南極渦旋勢力正逐步加強,
未來會成為地球高空最強大的氣旋,只是短期內還很弱。
目前在北太平洋北方的極地高空平流層出現強大的增溫現象,
出現阿留申高壓,未來一周將推擠著北極區的北極渦旋。
而在阿留申群島的對流層也很不平靜,
北太平洋暖脊不斷向伸,並且形成封閉型高壓系統,
甚至有機會變成阻塞高壓形勢。
在平流層的大氣活動和和對流層有很顯著差異極大,
因為平流層分布臭氧以及上熱下冷的逆溫特性,
大氣活動以水平運動為主,又因為分布臭氧,
因此大氣動力現象和化學反應現象都很強烈。
平流層的異常增溫和阻塞高壓的形成存在一種相互關係,
當對流層出現行星級的大氣長波(行星波),
對流層的垂直運動將行星波上傳進入平流層,
於是水平運動的平流層出現強烈反應的異常增溫。
而阻塞高壓的形成有利行星波向上傳遞進入平流層造成增溫。
因此當對流層阻塞高壓的發展,常常造成平流層增溫與暖高壓的出現,
而當北極區平流層爆發性增溫出現後,北極震盪指數容易轉負,
對阻塞高壓形成的機率也較高。
事實上,不是只有對流層的行星波能向上傳遞使平流層烈反應,
當平流層強烈反應後的異常現象如果持續過久,一段時間後,
平流層的大氣活動也會向下傳遞,反饋回對流層,影響對流層的天氣。
像是美國前冬時期的超級低溫就是北極渦旋向下傳遞影響對流層天氣的結果。
當北極區平流層異常增溫後往往造成北極渦旋偏離或者分裂,
北極渦旋持續偏離到異常的位置,並且持續一段時間後,
北極渦旋的影響力將向下傳播到對流層,影響對流層的天氣。
冬季的平流層增溫現象是平流層大氣最突出的一個天氣現象。
就像是冬季的對流層出現阻塞高壓是對流層大氣最突出的一個天氣現象。
事實上,阻塞形式的出現,就已經開始影響西風噴流的活動,
目前北太平洋暖脊不斷向伸,並且形成封閉型高壓系統,
甚至有機會變成阻塞高壓形勢,因此未來一周,
位於北亞的冷氣團也改變形勢,一部分回饋到北極,
在高壓的東側,加拿大西部一周後十分嚴寒,
另一部分隨著西伯利亞的高空冷渦旋轉為西風槽,
冷氣團向南帶,一部分轉向東亞,
東亞未來一周受到冷氣團入侵降溫,台灣也難置身事外,
極地冷氣團頻頻入侵中緯度地區後,隨著西風氣流的加強,
華南地區正渦度與高空西風噴流增強,加上強冷高壓的東北季風,
模式預報一周後,結構完整的鋒面壓到台灣北部,
台灣北部的降雨明顯偏向濕冷,甚至影響到中南部。
看來年後是個天氣要大轉變了,進入後冬時期,依舊準備禦寒。
(以上供參囉)
--
與夏季不同,夏季的天氣變化常常低層的中小尺度系統影響,
但冬季天氣變化通常取決於中高層大尺度以上系統的發展,
像是西風噴流,東亞大槽、阻塞高壓、北極渦旋等天氣系統。
因此冬季觀察天氣要先從高空來看,而冬季的高空形勢也比夏季複雜的多。
當然,反過來說,夏季的地面形勢也是比冬季複雜的多。
先從高空來看,模式預報,一周後,平流層的阿留申高壓影響北極渦旋,
北極渦旋偏離並且減弱,可能象徵北極渦旋的顛峰期逐漸已過,開始走下坡。
時節已經到了二月,逐漸進入冬末時期,
尤其未來一周,平流層阿留申高壓影響北極渦旋,
北極渦旋的勢力將逐漸減弱,要再回到巔峰期很不容易了。
物換星移,相反地,南極渦旋勢力正逐步加強,
未來會成為地球高空最強大的氣旋,只是短期內還很弱。
目前在北太平洋北方的極地高空平流層出現強大的增溫現象,
出現阿留申高壓,未來一周將推擠著北極區的北極渦旋。
而在阿留申群島的對流層也很不平靜,
北太平洋暖脊不斷向伸,並且形成封閉型高壓系統,
甚至有機會變成阻塞高壓形勢。
在平流層的大氣活動和和對流層有很顯著差異極大,
因為平流層分布臭氧以及上熱下冷的逆溫特性,
大氣活動以水平運動為主,又因為分布臭氧,
因此大氣動力現象和化學反應現象都很強烈。
平流層的異常增溫和阻塞高壓的形成存在一種相互關係,
當對流層出現行星級的大氣長波(行星波),
對流層的垂直運動將行星波上傳進入平流層,
於是水平運動的平流層出現強烈反應的異常增溫。
而阻塞高壓的形成有利行星波向上傳遞進入平流層造成增溫。
因此當對流層阻塞高壓的發展,常常造成平流層增溫與暖高壓的出現,
而當北極區平流層爆發性增溫出現後,北極震盪指數容易轉負,
對阻塞高壓形成的機率也較高。
事實上,不是只有對流層的行星波能向上傳遞使平流層烈反應,
當平流層強烈反應後的異常現象如果持續過久,一段時間後,
平流層的大氣活動也會向下傳遞,反饋回對流層,影響對流層的天氣。
像是美國前冬時期的超級低溫就是北極渦旋向下傳遞影響對流層天氣的結果。
當北極區平流層異常增溫後往往造成北極渦旋偏離或者分裂,
北極渦旋持續偏離到異常的位置,並且持續一段時間後,
北極渦旋的影響力將向下傳播到對流層,影響對流層的天氣。
冬季的平流層增溫現象是平流層大氣最突出的一個天氣現象。
就像是冬季的對流層出現阻塞高壓是對流層大氣最突出的一個天氣現象。
事實上,阻塞形式的出現,就已經開始影響西風噴流的活動,
目前北太平洋暖脊不斷向伸,並且形成封閉型高壓系統,
甚至有機會變成阻塞高壓形勢,因此未來一周,
位於北亞的冷氣團也改變形勢,一部分回饋到北極,
在高壓的東側,加拿大西部一周後十分嚴寒,
另一部分隨著西伯利亞的高空冷渦旋轉為西風槽,
冷氣團向南帶,一部分轉向東亞,
東亞未來一周受到冷氣團入侵降溫,台灣也難置身事外,
極地冷氣團頻頻入侵中緯度地區後,隨著西風氣流的加強,
華南地區正渦度與高空西風噴流增強,加上強冷高壓的東北季風,
模式預報一周後,結構完整的鋒面壓到台灣北部,
台灣北部的降雨明顯偏向濕冷,甚至影響到中南部。
看來年後是個天氣要大轉變了,進入後冬時期,依舊準備禦寒。
(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14-02-06T08:24
at 2014-02-06T08:24

By Barb Cronin
at 2014-02-09T23:37
at 2014-02-09T23:37

By Lily
at 2014-02-13T14:50
at 2014-02-13T14:50

By Thomas
at 2014-02-17T06:03
at 2014-02-17T06:03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2-20T21:16
at 2014-02-20T21:16

By Sarah
at 2014-02-24T12:29
at 2014-02-24T12:29

By Susan
at 2014-02-28T03:42
at 2014-02-28T03:42

By Ina
at 2014-03-03T18:55
at 2014-03-03T18:55

By Rachel
at 2014-03-07T10:08
at 2014-03-07T10:08

By Leila
at 2014-03-11T01:20
at 2014-03-11T01:20

By Elvira
at 2014-03-14T16:33
at 2014-03-14T16:33

By William
at 2014-03-18T07:46
at 2014-03-18T07:46

By Agnes
at 2014-03-21T22:59
at 2014-03-21T22:59

By Belly
at 2014-03-25T14:12
at 2014-03-25T14:12

By Lily
at 2014-03-29T05:25
at 2014-03-29T05:25

By Bennie
at 2014-04-01T20:38
at 2014-04-01T20:38

By Annie
at 2014-04-05T11:51
at 2014-04-05T11:51

By Ida
at 2014-04-09T03:04
at 2014-04-09T03:04
Related Posts
南方雲層北上~2014/02/02

By Linda
at 2014-02-02T11:21
at 2014-02-02T11:21
北京降雪量太少 不算入冬初雪

By Selena
at 2014-02-02T00:05
at 2014-02-02T00:05
劍魚颱風形成

By Edwina
at 2014-01-31T09:19
at 2014-01-31T09:19
注意熱帶擾動水氣,祝大家新春快樂! 2014/01/30

By Mason
at 2014-01-30T11:15
at 2014-01-30T11:15
92W TCFA

By Rosalind
at 2014-01-30T10:11
at 2014-01-30T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