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東亞梅雨鋒面等不到南海西南季風 - 颱風討論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7-05-14T13:20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未來一周,東亞梅雨鋒面等不到南海西南季風

今年此時,又再度等不到南海西南季風,
連年延遲的現象,令人不禁懷疑,太陽黑子消失與小冰河期的效應是否顯現。

還記得去年新聞,
聳動的標題:太陽休眠倒數!NASA證實:小冰河期最快2019年報到

因此,需要先想想太陽,

太陽 SUN

太陽是氣體的星球,它是除了地球外,最重要的星體,為生命的起源。
太陽系中所有天體質量相加,也不及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因此太陽就是是太陽系中最主要的星體,佔全部太陽系質量的99.99%。

太陽的內部結構:(核心+太陽的能源)、輻射層、對流層
太陽的大氣結構: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太陽風層
太陽的表面活動:太陽黑子、日珥、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核心就是將氫融合為氦的核融合反應,
也是太陽內部唯一由核融合產生能量的地方。(太陽表面是磁場風暴,沒有核融合)

至於太陽以外,地球上的太陽:核融合技術,
數年前新聞: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624/371389.htm
高手在民間!台東大學生自製「核融合反應爐」
不管是否為電漿還是核融合,
去年底新聞:「地球上的太陽」大突破!德國核融合反應器證實可行
只是有一個小問題:輸入能量 > 輸出能量 XDD

根據 Science Alert,核融合是備受矚目的乾淨能源之一,
與現在核能發電所應用的核分裂不同,核融合是在攝氏 1 億的極高溫下運行,
產生能量的原理就如同太陽等恆星一樣,
效率極高又不會產生如核分裂一般的放射性廢棄物,
可望像太陽一樣產生近乎人類取之不盡的能源。
然而核融合反應條件嚴苛,
科學家已經努力超過 60 年,目前距離核融合發電的目標還遙遙無期。

然而,一旦小型太陽開發出來,下一步就是天候控制了,大氣環境將由人類所主宰。
夢幻中的伊甸園,如同電影般的情節,糧食足夠供應全人類所需。
真有可能嗎?

還是繼續的觀察太陽的輻射?

太陽的輻射層,
這層是太陽內部經由輻射向外傳遞能量的區域。
此層不是對流作用,而是輻射作用。

氫融合的恆星,其輻射層取決於恆心的質量。
不是每個恆星都有輻射層,質量太小的恆星沒有輻射層,只有對流層。

而我們的太陽質量夠大(0.3太陽~1.2太陽之間),
因此太陽核心區域以外圍繞著一層輻射層。

但我們的太陽質量也因為不夠大(1.3太陽以上),因此內部分層明顯。
(太陽內部有核心層、輻射層、對流層)

如果恆星質量非常大,重量級恆星的氫轉氦核融合反應與太陽不同,
氫轉氦反應以CNO循環(碳氮氧循環)為主,
P.S 這種循環,H(氫)和C(碳)、N(氮)反應,反應出He(氦)、C(碳)、N(氮)、O(氧)...
CNO循環對環境溫度很敏感,重量級核心溫度非常高,但反應過後溫度下降很快,
因此,核心區域會形成氫燃料與氦產物均勻混合的對流層
整個核心層都是對流層,此(核心層/對流層)外圍再包覆著輻射層。

太陽的對流層
太陽輻射區的外圍溫度下降的很快,物質的透明度大為減低,
再加上太陽表面的輻射損失,使得上下溫差很大,
形成了以湍流為主的強烈對流層。

對流層幾乎完全不透明,輻射層傳來的能量,
在這一層以對流的方式由高熱氣團帶到表面,
表面的較冷氣團則下沉,頗似沸騰狀態的一壺水。
因此,對流層熱電漿上升,冷電漿下沉,
在對流胞頂部呈現米粒組織。

至於,對於太陽(外部)的氣體結構而言,
由於太陽本身是沒有固定表面的氣體星球,
因此太陽氣體結構的界定第一層就是光球層。

光球層是太陽的氣體結構的第一層,為人類可見的視覺表面層,
界定範圍從地球上看過去,一直到氣體變得不透明的區域,
這就是人類可以實際看到的太陽圓面,該圓面就是光球層。
太陽半徑,就是按照光球所界定的。

色球層是太陽氣體結構的第二層,
密度比光球層低許多,因此通常無法被看見,
只有在日全食的短暫時間可見紅色的色調。
色球層可以觀察到許多現象,
如絲狀體、針狀體;從太陽邊緣突出的絲狀體就是日珥,

日珥(Solar prominence)是太陽表面噴出的熾熱的氣流,
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
它是太陽磁場劇烈活動的結果,也是證明太陽磁場存在的證據。

日冕層,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在色球層之上,
厚約太陽半徑的1.3倍,溫度可達100萬K,釋放出紫外線與X射線。
如此高的溫度,可能是經由儲存在太陽磁場中的能量加熱而成的,
但確切的過程為何,乃待進一步的研究。
也因為日冕層的高溫,
氫、氦等原子被電離成帶電粒子,帶電粒子運動速度極快,
不斷掙脫太陽的引力束縛,射向太陽的外圍。形成太陽風。

太陽風(solar wind)特指由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


再來就是觀察最熱門的太陽黑子,太陽表面活動最顯著的是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常是成群出現。變化週期平均10.8年,也稱為11年週期。
事實上,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的臨時現象,它們在可見光下呈現比周圍區域黑暗的斑點。
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和其活動性,起源於熱對流與太陽結構各部份的不同速的自轉。
在太陽活動(太陽輻射的總量變化)的極大期,太陽強烈的磁場活動抑制了對流的作用,
產生大量的太陽黑子,整體的作用是黑點越多代表太陽越明亮,
約11年的太陽活動周期就如同太陽黑子週期。

雖然天文學家自1755年開始記錄黑子,為第1太陽周期開始,
但仍可藉由更早的400年黑子記錄顯示,
而1600年~1645年間的觀測紀錄顯示黑子數量下滑,
1645年~1715年之間,黑子的數量極少,和地球的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的關聯,
目前仍受到許多科學家的質疑,但近年來也已有多種理論與分析支持這項說法。
因為巧的是,400多年的太陽黑子歷史中,1600~1750年之間,為黑子數量偏少的週期,
其中1645年~1715年之間更是低到不可思議,
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則完全相反,
太陽黑子、閃焰噴發等現象幾乎不存在,彷彿一顆白太陽。

目前觀測黑子週期(太陽活動周期)進入第24週期,
黑子數量正在下降,因此,
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家帕波瓦(Helen Popova)認為,
地球會在2020年左右再度進入「小冰河期」,而低溫會在2030年左右達到巔峰。
她還說,太陽的表面活動到了第25活動周期,會變得更弱,
一直到第27活動周期的約30年時間,地球都會維持低溫。

目前太陽活動觀測紀錄:

*** 2017年05月12日 在過去24小時中,太陽活動很低。太陽表面上沒有可見黑子。

2017年5月1日至5月7日,觀測到4個太陽活動,預測下一周黑子數月均44。
V.S
2016年5月2日至5月8日,觀測到7個太陽活動,預測下一周黑子數月均46。
V.S
2015年5月4日至5月10日,觀測到8個太陽活動,預測下一周黑子數月均73

對比去年,不意外的話,今年黑子數又比去年和前年更少。

=======以上不管如何,來看地球上的對流層,似乎有點感覺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遲遲等不到南海西南季風爆發。
此外,一周後期,東亞梅雨鋒面被壓在台灣以南,
滯留鋒一直壓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峽、菲律賓呂宋島、西太平洋。
台灣變成鋒面的北方地區了。

不過降雨倒是可以期待後天的鋒面,
後天華南雲雨帶東移搭配較強的冷涼空氣南下的鋒面通過台灣,
全台降雨,預報看來雨勢明顯,會帶來不少充沛的雨量。
後期,鋒面被壓到巴士海峽滯留,台灣南部/東南部略受影響。
中北部天氣穩定。

而太平洋高壓後期又從低緯度深入南海,
偏東風一來,依舊等不到南海西南季風,
但暖氣團北上,冷暖在南海到巴士海峽展開大戰,
東亞梅雨鋒面就從菲律賓開始。

後續降雨,似乎要等梅雨鋒面北移。
通常5月的梅雨鋒面要壓在菲律賓,實在不簡單。
一定有內情,咦~

(簡單說說,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7-05-16T02:32
推推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7-05-17T15:45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7-05-19T04:57
今年會從屏東往台北一路淹過去 (~誤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7-05-20T18:10
恆星結構還有這麼多名堂!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7-05-22T07:23
接著就看人類活動造成的暖化 是否能抵銷小冰河期了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7-05-23T20:35
拜託拜託,好天氣再撐明天一天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7-05-25T09:48
的確和去年一樣,西南季風遲到了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5-26T23:00
個人是看好氣候暖化能超越太陽黑子靜止期的影響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7-05-28T12:13
鋒面在巴士海峽,南海還是有機會有西南季風吧?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7-05-30T01:25
梅雨大戰裡最難搞的還是太平洋高壓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7-05-31T14:38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7-06-02T03:51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7-06-03T17:03
還是一句話 遲到總比去年的不到好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6-05T06:16
反正現在非典型梅雨季降雨越來越常見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7-06-06T19:28
部分文字說明怪怪的,如「以氫為核心?」。大哥你還
是專心在地球大氣就好,恆星物理交給wiki說明就可以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7-06-08T08:41
希望明天再一天好天氣!!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7-06-09T21:53
雖然不是最佳描述,以氫為核心也沒什麼錯啊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7-06-11T11:06
太平洋高壓的影響比什麼恆星大多了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7-06-13T00:18
沒必要長篇大論這種說法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7-06-14T13:31
南海西南季風起不起的來 就很簡單看太平洋高壓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7-06-16T02:44
(如果南亞高壓已經明顯建立)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7-06-17T15:56
現在的南海開始熱鬧了呀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7-06-19T05:09
比較對北韓附近的低壓感到興趣 整個蠻明顯得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7-06-20T18:21
溫室氣體太多??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7-06-22T07:34
覺得非典型梅雨季降雨越來越常見+1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7-06-23T20:46
明年這個時候看看會不會比較正常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6-25T09:59
如果真的出現冰河期,各國會開始搶糧搶娘們...三次
世界大戰很可能爆發。幾乎糧食完全依賴進口的臺灣到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7-06-26T23:12
時候會很慘。除非那時候核融合商轉開發成功,人類才
有機會逃過這場死劫。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7-06-28T12:24
台灣都靠季風和颱風降雨的話 冰河期感覺會大缺水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7-06-30T01:37
到現在還對我們是生活在太陽系中的行星 感到不可思
議 這世界太神奇了……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7-07-01T14:49
今天真是好熱阿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7-07-03T04:02
D大可以問一下 西南季風延遲會跟大陽冷卻有關係嗎?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17-07-04T17:14
意思是2019年之後氣溫會比較低了是嗎!!!! 太好了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7-07-06T06:27
是指 西南季風需要更多能量來驅動? 但是副高不是還
很強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7-07-07T19:40
溫室氣體暖化 vs 太陽黑子極小期 一上一下誰能勝出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7-07-09T08:52
總覺得人類的研究與因應完全趕不上大自然的變化速度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7-07-10T22:05
之前大家對小冰河時期都嗤之以鼻,現在支持的變多了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7-07-12T11:17
因為科學是看證據說話的~~~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7-07-14T00:30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7-07-15T13:42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7-07-17T02:55
問一下,內文中寫天文學家自1755年開始記錄黑子,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7-07-18T16:08
後面又寫 而1600年~1645年~觀測紀錄~黑子數量下滑
那是怎麼知道那段時間黑子數量減少的呢?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7-07-20T05:20
除了直接觀測黑子數量 透過樹木年輪 岩層也可以間接
推測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7-07-21T18:33
感謝幫忙上一堂太陽物理學,不過我覺得哪裡怪怪的XD
待我查一下資料好了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7-07-23T07:45
推 好像有一說是2030年可能進入小冰期?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17-07-24T20:58
應該說這是之前聽到的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7-07-26T10:10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7-07-27T23:23
http://i.imgur.com/GpoN15d.jpg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7-07-29T12:35
南部等這波..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7-07-31T01:48
端看冰河期和歷史...糟了!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7-08-01T15:01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7-08-03T04:13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7-08-04T17:26
不管了,實在太熱,還是來吹冷氣先,等小冰來再換暖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7-08-06T06:38
來了再說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7-08-07T19:51
小冰期趕快來 XDD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17-08-09T09:03
新竹梅花時雨量84.5mm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7-08-10T22:16
如果冰河來,人類會不會消失地球?!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7-08-12T11:29
小冰期而已,不過冰河期應該只剩赤道活的下去?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8-14T00:41
不會 現在冰河來了也是第三世界的人會先餓死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7-08-15T13:54
不過第三世界大部分都在低緯度 應該還是種得出東西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7-08-17T03:06
歐洲會最慘吧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7-08-18T16:19
上一次的冰河期人類都渡過了,冰河期沒辦法讓人類滅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7-08-20T05:31
熱帶種得出東西沒啥路用,第三世界現在大部分國家都
是用經濟作物出口換取糧食,所以到時先死的是他們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7-08-21T18:44
晚上的降雨可能不太樂觀,中國的回波都不如預期強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7-08-23T07:57
不要太強~剛好就好...XDDD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7-08-24T21:09
高雄的降雨可能不如預期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7-08-26T10:22
但我今天買的菜都是在台灣種的耶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7-08-27T23:34
其實是第三世界的人會被(ry)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7-08-29T12:47
嘉義山區下的不錯,曾文和仁義潭可喝些點心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7-08-31T01:59
南海的副高感覺退的不多,之後又要西伸了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7-09-01T15:12
西伸會把鋒面北抬嗎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7-09-03T04:25
鋒面看來會在巴士海峽停留一段時間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7-09-04T17:37
這次降雨應該會比上周六還多吧 上次CWB可是大放槍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7-09-06T06:50
是說冰河時期雪山山脈的雪線才3100m 平地應該可以看
到山頂白頭 不過台灣的降雨應該會很少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7-09-07T20:02
上次對流性降雨性質太明顯了,煙囪位置偏了一點,雨
量就差很多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7-09-09T09:15
今天這波應該就很有典型梅雨鋒面的特性了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7-09-10T22:27
開發會被暗殺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7-09-12T11:40
有一團較強的要進南台灣了,讚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7-09-14T00:52
降雨到晚上就會趨緩了,就等這一波了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7-09-15T14:05
看來真的是不如預期,綿綿細雨一直下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7-09-17T03:18
綿綿下也好啦 只要雨量有預期就好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7-09-18T16:30
中部雨停惹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7-09-20T05:43
南高交界外海有一塊紅的 要進來了...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7-09-21T18:55
希望下大一點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7-09-23T08:08
入梅了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9-24T21:20
這波南壓得快了點,希望下一波更好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7-09-26T10:33
以為來到sky板…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7-09-27T23:46
希望曾文可以獲得一些助益...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7-09-29T12:58
雨永遠下錯地方不是嗎?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7-10-01T02:11
大推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7-10-02T15:23
有符合傳統入梅定義了吧?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17-10-04T04:36
入梅這個定義已經沒在用了
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特別意義的東西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7-10-05T17:48
實務上沒在用,但學術上還是有用吧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7-10-07T07:01
入梅定義記得是要連續四天雨量累積達到多少忘了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7-10-08T20:14
北部連四天下雨,平均日雨量9毫米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7-10-10T09:26
好像是這樣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7-10-11T22:39
雨要下在哪、怎麼下都隨大自然高興,何來對與錯之分?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7-10-13T11:51
況且事實上雨大部分都是下落在海上欸,呵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17-10-15T01:04
曾文目前剩16%...烏山頭也剩48.2%...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7-10-16T14:16
涼涼的 還是吹東北風好啊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7-10-18T03:29
今天風感覺有點大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7-10-19T16:42
雲林以南稍晚將有水氣移入,雨勢應該不大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7-10-21T05:54
這波可能達不了入梅定義 今日北部幾乎沒下雨 只累積
了三天雨量而已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7-10-22T19:07
要入梅要再等等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7-10-24T08:19
星期日沒有下雨嗎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7-10-25T21:32
以台北測站來說是沒有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7-10-27T10:44
剛查了北部主要幾個都市測站 週日沒有雨量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7-10-28T23:57
所以應該沒達到入梅嚴謹的定義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7-10-30T13:09
極端氣候似乎要達到入梅定義越來越難了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17-11-01T02:22
這樣說來還不能算入梅,看看月底囉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7-11-02T15:35
反正入梅也沒在用了,這波鋒面的確也不是很梅雨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7-11-04T04:47
氣象相關的研討會,入梅還是有在用,它有意義的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7-11-05T18:00
沒在用是針對對民眾的預報,因為民眾只要做好在5、6
月的防汛,哪時入梅對民眾不重要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7-11-07T07:12
請問有預測數據下一道明顯梅雨大概落在什麼時候嗎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7-11-08T20:25
目前沒看到影子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7-11-10T09:37
真是太強拉,對於太陽原理以及核融合技術解說詳細。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7-11-11T22:50
請問今天的降雨算梅雨嗎?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7-11-13T12:03
其實今天很像傳統梅雨 綿綿細雨呀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7-11-15T01:15
台中下午噴雨了0.0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7-11-16T14:28
水氣比預期多呀~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11-18T03:40
今天這種20%降雨機率的雨也噴得太多太久了...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17-11-19T16:53
滯留鋒面以北一下雨溫度完全被高估 中部以北普遍只
有21~22度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7-11-21T06:05
我還看過降雨機率30%的情況居然可以發出豪雨特報的
好像是某年的秋季吧.明明報北海岸降雨機率30%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7-11-22T19:18
結果居然北海岸與陽明山區一堆測站雨量超過150mm的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7-11-24T08:31
2013年12月中去中部旅遊.當時北台陰雨綿綿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7-11-25T21:43
想說中部應該好很多.氣象預報也都是多雲時陰短暫雨
30%的降雨機率.沒想到照樣被雨淋得亂七八糟
後來氣象局一口氣把中部地區降雨機率拉到70%.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7-11-27T10:56
預報改成陰時多雲有雨.這也差太多了吧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7-11-29T00:08
那三天還蠻掃興就是..玩三天下雨三天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7-11-30T13:21
中低層的水氣 大概700hPa左右 跟梅雨鋒面沒有直接
關係 有點類似春天 華南水氣東移的感覺
蠻不像五月該有的降雨型態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7-12-02T02:33
結果今天臺中雨下最多 傻眼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7-12-03T15:46
CWB在睡嗎? 北部從下午就一直下雨 你跟我說晚上降雨
才20%? 白天被打臉就算了晚上還繼續被打...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7-12-05T04:59
好像改30%又改20% 再改30% XD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7-12-06T18:11
一早看天空和雷達就覺得不妙...
看來最近前一天看預報還不一定準@@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7-12-08T07:24
看回波圖就想說晚上怎麼可能不下雨...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7-12-09T20:36

大雨特報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7-05-12T22:53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時強降雨,明(13日)晨起新竹以北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 機率,宜蘭山區、花蓮山區、南投地區及馬祖亦有局部較大雨勢,請注意瞬間大雨、雷擊 及強陣風。 今天算是5/16那波的前菜吧 目前士林炸裂中 - ...

天氣小觀:未來一週 第一彈 孟加拉灣南部西南季風爆發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7-05-12T10:12
天氣小觀:未來一週 第一彈 孟加拉灣南部西南季風爆發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亞洲最精彩大戲上演, 在孟加拉灣南部,亞洲第一彈 - 西南季風爆發了, 在東亞南方,東亞第一彈,梅雨鋒面出現了。 在印度半島西岸,偏北風轉偏西風,不久可能要轉西南風了。 隨著印度半島燙到發瘋,地面高溫逼近50度, 印度熱低壓強勁,熱力 ...

青藏高原對東亞的天氣影響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7-05-10T00:00
※ 引述《harry901 (harry901)》之銘言: : 版上很多文章 很多專業人士 : 很多大大(xxxx大,C大,d大...族繁)都會一直講到青藏高原 : 可見得這個高原對於東亞的天氣影響很大 : 但是我想版上一定有很多非專業的鄉民 比方小弟這樣 : 卡在那種似懂非懂的狀態 爬了版上關鍵文章 ...

青藏高原對東亞的天氣影響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7-05-09T02:54
版上很多文章 很多專業人士 很多大大(xxxx大,C大,d大...族繁)都會一直講到青藏高原 可見得這個高原對於東亞的天氣影響很大 但是我想版上一定有很多非專業的鄉民 比方小弟這樣 卡在那種似懂非懂的狀態 爬了版上關鍵文章 覺得不夠舒坦 查了GOOGLE關鍵字 卻告訴我那是GOOGLE SCHO ...

天氣小觀:東亞梅雨鋒面即將登場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7-05-08T22:25
天氣小觀:東亞梅雨鋒面即將登場 千呼萬喚還是要來臨的年度大戲,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今年第一道東亞梅雨鋒面即將登場。 這也代表著冷暖大戰進入了最激烈的情況。 隨著太平洋高壓一直向東退,一退再退, 一周尾聲,南海轉西南風, 象徵西南季風的爆發可以開始倒數。 夏季系統的引爆從亞洲南部開始, 在大氣低層, 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