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林邊鄉是否還要繼續養殖業? - 生態環境討論

By Hedy
at 2009-10-05T19:50
at 2009-10-05T19:50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reenParty 看板]
作者: belleyyc (忠於自己) 看板: GreenParty
標題: [問答] 屏東林邊鄉是否還要繼續養殖業?
時間: Mon Oct 5 19:49:51 2009
這是我去聽88水災堪災報告討論會議(台北場)時聽到的重要問題,
因為那可能關係著屏東縣林邊鄉居民『現實』的經濟問題,『目前』
的治水成效,以及『日後』的安全問題,還請大家集思廣益,給屏東
縣一些實質的建議。
林邊鄉居民真的必須要瞭解到,林邊鄉的淹水最可能的主因之一是因
為養殖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嚴重下陷。這次風災,在指責政府、怪
東怪西的同時,林邊鄉居民更應該要開始深刻認知,自己維生的方式
也是造成淹水問題的主因,如果不積極尋求改善或產業轉型的話,那
麼,林邊鄉的命運應該會跟高雄美濃一樣,逢大雨就淹水。這是林邊
鄉居民要的嗎?
若就北歐理念,能停止養殖業,必須要已經有「可行的」產業轉型輔
導計畫與補助辦法,否則,就現實的經濟問題,居民們還是得生活、
還是無法脫離養殖。畢竟養殖產業若不轉型,要談治水,只能說就是
治標而已。
我們好像沒有專門研究產業轉型與發展的學者?不知道是否有相關專
業,可以先從屏東林邊本身的地質、地理、水文環境分析可能適合的
經濟活動?當地的民間組織從當地文化、人文出發又是怎麼看呢?美
濃是發展「文化造鎮」,林邊鄉呢?林邊自己的特色呢?
實在很抱歉~我自己目前騰不太出時間找資料來瞭解屏東,還要拜託
大家一起來思考(特別要請那些認為屏東林邊鄉是自作自受的朋友們,
更要想想)。唯有想出產業轉型相關計畫與方法,治水才可能有一定
成效。否則,每逢大雨,我們只會一再一再地看到類似的事件、重複
的報導與無建設性的批判。
感謝。
---
總覺得每次風災,都是要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轉型我們「只顧經濟」的
生活方式,這也是考驗我們所有人的智慧與省思能力(不是只會批評
就好)。不過,就每年的災害來看,對於環境的尊重,與自然共生,
我們的實質改變好像很低?以致於只有更多危險區、撥更多經費......
---
公民,除了監督政府(行政、立法體系)外,不能忽略掉自己與其他
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公民們也有其連結(bond)與(社會)責任,否則,
我們怎們要求政府改變,都只有一定的效果(因為政府官員們為了選
票,還是會妥協於利益思考,而忽略了世代、永續的角度)。同時,
這也才是真正在行使公民權。
--
作者: belleyyc (忠於自己) 看板: GreenParty
標題: [問答] 屏東林邊鄉是否還要繼續養殖業?
時間: Mon Oct 5 19:49:51 2009
這是我去聽88水災堪災報告討論會議(台北場)時聽到的重要問題,
因為那可能關係著屏東縣林邊鄉居民『現實』的經濟問題,『目前』
的治水成效,以及『日後』的安全問題,還請大家集思廣益,給屏東
縣一些實質的建議。
林邊鄉居民真的必須要瞭解到,林邊鄉的淹水最可能的主因之一是因
為養殖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嚴重下陷。這次風災,在指責政府、怪
東怪西的同時,林邊鄉居民更應該要開始深刻認知,自己維生的方式
也是造成淹水問題的主因,如果不積極尋求改善或產業轉型的話,那
麼,林邊鄉的命運應該會跟高雄美濃一樣,逢大雨就淹水。這是林邊
鄉居民要的嗎?
若就北歐理念,能停止養殖業,必須要已經有「可行的」產業轉型輔
導計畫與補助辦法,否則,就現實的經濟問題,居民們還是得生活、
還是無法脫離養殖。畢竟養殖產業若不轉型,要談治水,只能說就是
治標而已。
我們好像沒有專門研究產業轉型與發展的學者?不知道是否有相關專
業,可以先從屏東林邊本身的地質、地理、水文環境分析可能適合的
經濟活動?當地的民間組織從當地文化、人文出發又是怎麼看呢?美
濃是發展「文化造鎮」,林邊鄉呢?林邊自己的特色呢?
實在很抱歉~我自己目前騰不太出時間找資料來瞭解屏東,還要拜託
大家一起來思考(特別要請那些認為屏東林邊鄉是自作自受的朋友們,
更要想想)。唯有想出產業轉型相關計畫與方法,治水才可能有一定
成效。否則,每逢大雨,我們只會一再一再地看到類似的事件、重複
的報導與無建設性的批判。
感謝。
---
總覺得每次風災,都是要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轉型我們「只顧經濟」的
生活方式,這也是考驗我們所有人的智慧與省思能力(不是只會批評
就好)。不過,就每年的災害來看,對於環境的尊重,與自然共生,
我們的實質改變好像很低?以致於只有更多危險區、撥更多經費......
---
公民,除了監督政府(行政、立法體系)外,不能忽略掉自己與其他
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公民們也有其連結(bond)與(社會)責任,否則,
我們怎們要求政府改變,都只有一定的效果(因為政府官員們為了選
票,還是會妥協於利益思考,而忽略了世代、永續的角度)。同時,
這也才是真正在行使公民權。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09-10-06T23:46
at 2009-10-06T23:46

By Michael
at 2009-10-08T03:41
at 2009-10-08T03:41

By Odelette
at 2009-10-09T07:37
at 2009-10-09T07:37

By Kristin
at 2009-10-10T11:33
at 2009-10-10T11:33

By Genevieve
at 2009-10-11T15:29
at 2009-10-11T15:29

By Una
at 2009-10-12T19:25
at 2009-10-12T19:25

By Barb Cronin
at 2009-10-13T23:20
at 2009-10-13T23:20
Related Posts
ETC耗電池 環署:遠通不改設計將罰

By Leila
at 2009-10-04T22:16
at 2009-10-04T22:16
2009.10.11 用愛守護家園氣候變遷研討會

By Delia
at 2009-10-04T21:03
at 2009-10-04T21:03
假造林 真造業?! 林務局是這樣造林的

By Vanessa
at 2009-10-04T17:26
at 2009-10-04T17:26
[新聞] 德州風力發電場 供電破紀錄

By Yedda
at 2009-10-04T15:47
at 2009-10-04T15:47
天馬行空的環境保護政策

By Quanna
at 2009-10-04T04:02
at 2009-10-04T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