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還是冷化? - 颱風討論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3-09-29T14: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anmark (只是平凡人)》之銘言:
: 今天的新聞:環署預測:最壞情況 水淹5個台北市
: http://ppt.cc/YkMD
: 月初的新聞:北極冰層較去年增60%  全球陷冷化
: http://ppt.cc/~ufk
: 真的看不懂,到底要相信哪邊?


先看幾張圖,自己判斷看看。

[圖一] 1880-2013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趨勢:
http://www.ncdc.noaa.gov/cag/time-series/global/globe/land_ocean/13/1880-2013

[圖二] 1979-2013 八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
http://nsidc.org/arcticseaicenews/files/2000/09/Figure31.png
[圖三] 2012、2013 年和 1981-2010 平均北極夏天海冰面積逐日變化:
http://nsidc.org/data/seaice_index/images/daily_images/N_stddev_timeseries.png

(在夏天,部份海冰會融化,北極約在 9 月會達到最低冰層含量,
之後會再增加,這是自然的年循環。)


過去的這幾十年間地球正在暖化,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另外,除了「平均」溫度增加之外,
不同氣候參數在各地域、各季節的變化更大,
極端天氣的增加,相信大家也有目共賭。

至於要預報未來的一兩百年間會有什麼變化,
是另外一回事,也是件困難的工作。
科學家目前主要透過氣候模式作電腦模擬去推估未來的趨勢,
但是模式中有很多未定的參數,不同模式的結果差異也滿大的。
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預報一定會伴隨著不確定性,
因此,除了提供預報結果外,
如何誠實地交代不確定性,亦是很重要的課題。
(這點 IPCC 做了滿多努力的)


如果把第一張圖切在 2005 年左右,
看起來會比較可怕,因為從 20 世紀末期到 21 世紀的前幾年間,
有很戲劇性的大幅增溫。
這也是高爾在「不願面對的真相」中所能顯示的當時最新的圖。
現在這張圖加到了 2013 年,看起來似乎沒有想像的糟?
要說 21 世紀的前十年沒有顯著增溫,好像也對,
但是再多看這張圖幾眼,會覺得它傳遞出令人放心的訊息嗎?

當媒體上出現類似「全球暖化是騙局」,
甚至宣稱「地球正在冷化」的時候,
他們的信心又是從哪裡來的?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快出來了,
很有趣地,這陣子在很多媒體(不管是台灣的還是國外的)上開始看到:
「科學家承認前次報告的錯誤,全球暖化被誇大了」之類的文章。
大家津津樂道「21 世紀末,溫度『只』會上升 1.5 度,不會上升 2 度,
宣稱全球暖化的人一直都在騙人,現在終於被拆穿了。」
請問,只會上升 1.5 度很值得令人高興嗎?
另外,會講出這種話的人有試著了解過預報的不確定性嗎?


回到最開頭北極海冰的新聞,
大家看看圖二,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去年(2012)正是
人類觀測史上北極海冰含量破紀錄最低的一年,
在去年九月的最低點時,幾乎都快融光了;
由圖三中也可以發現,
雖然今年夏天的北極海冰面積比起去年增加不少,
但還是一直走在低於過去三十年平均的量上。
在這樣的狀況下,去強調今年夏天北極海冰比去年多 60% ,有意義嗎?
更甚者,如新聞中去講出這樣的話:
「明顯地看到一年來,北極冰層面積大幅度增加,超過 260 萬平方公里,
幅度超過 60% ,總面積比半個歐洲還要大。」
「根據我的看法,我們正進入全球冷化時期,並從 4 年前開始。」
到底居心何在?


在八卦板也剛好看到有人轉相關的新聞上去討論,
底下推文是一片混亂,很多人說被各式各樣的訊息搞糊塗了,
也有不少人說「還好我從來沒有相信過...」。
原本想在那邊寫一些回覆的,
但考量到那邊真的太亂了,然後又看到這邊的這個討論串,
就還是回在這邊吧。 XD

我只想說,沒有人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暖化抑或是冷化,也不是個只能有一個答案的問題,
在這些詞彙上爭個你死我活並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當一般民眾接受到的資訊來源,
都是像這些交代不清的新聞的時候,
大家會被搞混、無所適從,只能說是剛好而已。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3-10-03T14:54
其實我也只是要突顯出這個懷疑而已 全球暖化冷化跟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3-10-07T15:02
有他預測的難度 從幾個PATTERN就要人家去相信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3-10-11T15:10
我覺得是有欠公允 這種議題的討論應該不能被一直炒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3-10-15T15:18
不過我還是相信減少碳排放對地球氣候應該是有幫助的
討厭那些政治家和媒體每次都只對預測結果斷章取義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3-10-19T15:26
某些短視近利的企業家和政客一直認為減碳和拼經濟是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10-23T15:33
抵觸的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3-10-27T15:41
我比較在意的是暖化是否會造成冷化,是可能還是必然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3-10-31T15:49
一切都是可能呀XD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3-11-04T15:57
如果成為一種信念那就……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3-11-08T16:05
會造成甚麼,是不是必然 也太看得起人類了...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3-11-12T16:13
現在最多就是依現有觀測的數據去推估 而資料也頂多是
近百年的數據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3-11-16T16:21
未來是否必然暖化是未知 但就目前推估而言機率不低
問題不在於是否會發生 而是如果發生了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13-11-20T16:29
人類是否能夠承受暖化的衝擊 若是否定 那人類該如何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3-11-24T16:37
從現在開始降低暖化可能造成的風險 如此而已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3-11-28T16:45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3-12-02T16:53
根本就是Daily Mail看見BBC和衛報出包就見獵心喜
但同時,其實自己也犯下了統計學上的錯誤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3-12-06T17:01
長期的趨勢無否定基礎,但是把短期波動歸咎為某個因素
所需要的數據還太少..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3-12-10T17:09
更別論預測之後未知的短期波動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3-12-14T17:17
洗腦米國國民,讓環保團體噤聲,然後更大量地開採頁
岩油&浪費...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3-12-18T17:25
100年前 跟 20年前的科學測量儀器有一樣嗎?
如果儀器精準度不一樣 就不要拿來比了 國小自然課都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3-12-22T17:32
教過 控制變因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3-12-26T17:40
溫度的話,一百年前和現在都能準至小數點後一位了
至於海冰面積雖然無法量度 但仍然可以按最南位置推算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3-12-30T17:48
覆蓋面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14-01-03T17:56
從這幾個數據還是很難看出甚麼....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4-01-07T18:04
CO2才占0.03% 也是溫室氣體的水蒸氣都占更多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4-01-11T18:12
怎麼看都是地球因為太陽活動升降溫引起CO2濃度變化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4-01-15T18:20
這篇的原意並沒有要詳細討論全球暖化的原因,
不過顯然很多人對暖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有疑問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4-01-19T18:28
目前的結論是:很可能是人類造成的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4-01-23T18:36
稍微回答一下 HDview 的問題,水蒸氣的確也是很重要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4-01-27T18:44
的溫室氣體,其造成的效應也是很大,是真的不可忽視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4-01-31T18:52
但是水蒸氣的含量變因比 CO2 複雜很多,和溫度以及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4-02-04T19:00
大氣環流都有關係,牽涉到很多正/負回饋中,不確定性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14-02-08T19:08
比較大。大家會先強調 CO2 的原因,是因為 CO2 在工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4-02-12T19:16
業革命後,從 280ppm 增加到現在的 400ppm ,增加非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4-02-16T19:24
常多,而且主要就是人類排放造成的,這點證據很明確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2-20T19:31
你要說這段時間的 CO2 增加是太陽活動導致的,缺乏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4-02-24T19:39
可信的證據。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4-02-28T19:47
濃度那麼低的氣體也會對輻射收支產生很大的影響的原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4-03-04T19:55
因是:每種氣體的吸收波段不一樣,因此雖然 N2 O2
H20 的濃度都比 CO2 高很多很多倍,但是某些波段這些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4-03-08T20:03
氣體就是管不到,這些氣體濃度再高都沒什麼影響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4-03-12T20:11
但是 CO2 就偏偏會吸收這些波段的能量,因此雖然
CO2 的濃度看起來好像不高,但是 CO2 增加兩倍的話,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4-03-16T20:19
還是會對全球輻射收支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道理也同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4-03-20T20:27
樣試用在其他比 CO2 濃度又更低很多的溫室氣體上,
例如 O3 和 CH4 ,他們的濃度雖然更低,但是就偏偏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4-03-24T20:35
可以管到那些剩下沒人理的波段,所以對輻射收支還是
可以起很可觀的作用。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4-03-28T20:43
是何苦不回文呢……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4-04-01T20:51
沒想到美國政府停擺,連網站也跟著停擺了...

暖化還是冷化?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3-09-29T10:29
※ 引述《ALPHONSE2501 (Misaka Nr.13666)》之銘言: :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science/2013/09/130927_ipcc_report.shtml : : 報告說,自50年代到2000年所觀察到的氣候變化是「前所未有的」 ...

95W TCFA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3-09-29T09:43
WTPN21 PGTW 282330 MSGID/GENADMIN/JOINT TYPHOON WRNCEN PEARL HARBOR HI// SUBJ/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RMKS/ 1. FORMATION OF A SIGNIFICANT TROPIC ...

天氣概況~2013/09/29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3-09-29T09:12
這幾天活動比較多~稍後又要出門~簡單來聊一下天氣~ 蝴蝶颱風如預期的在南海出現~並且在北方地面冷高壓的影響下逐漸西移~ 不過地面冷高壓對颱風的影響力不如深厚的副熱帶高壓~因此只能緩慢推動蝴蝶~ 而且地面冷高壓變動快速~難以持久~ 因此蝴蝶颱風往西移動來到海南島東南方海面後失去引導而停留~ 停留期間在 ...

暖化還是冷化?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3-09-29T05:46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science/2013/09/130927_ipcc_report.shtml : 報告說,自50年代到2000年所觀察到的氣候變化是「前所未有的」。 : 過去30年中,每10年的地表溫度都在持續變暖,比1850年以來的任何時期溫度都更 ...

暖化還是冷化?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3-09-29T01:55
不管趨勢是全球暖化還是冷化, 可以確定的是氣候在近十年來變得越來越極端, 而且人類這種對生態和地球環境造成極大負擔的生活習慣不再改進, 極端氣候只會變得更加頻繁。 要舉例的話, 一個半月前台北氣象站才破了117年來的高溫紀錄, 一個半月後的現在大家已經忘了嗎? 另外氣象局對台灣氣候的調查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