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字典<1> - 颱風討論

By Kyle
at 2008-09-30T11:20
at 2008-09-30T11:20
Table of Contents
有鑑於版上一些大大發文時常會用到一些專有名詞 甚至是英文簡寫
在此解釋一些常見的專有名詞
有缺的記得提醒我 會在<2>中補充或修文補全
以下依英文字首排列
CCC:Central Cold Cover 中心冷雲蓋
從色調強化圖上看來溫度很低 但依稀可以看到有絲狀雲從中心向外擴展
一般來說CCC存在時 颱風不易增強
CDO:Central Dense Overcast 中央深層對流區
從色調強化雲圖上可見一個大致對稱的冷區域(冷代表對流雲發展得高)
CDO渾圓對稱半徑大的颱風通常較強
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Second Kind 第二類型條件性不穩定
這是熱帶擾動初期發展的機制 但海洋上雲簇多得是 不是每個都能啟動CISK機制
必須是有一定強度的熱帶擾動
這是一種正回饋的機制 熱帶擾動中充滿了積狀雲 , 積狀雲在擾動內上升後冷卻形成
降雨並釋放出暖空氣使得擾動獲得能量 而擾動獲得能量後加強又使低層輻合也加強
讓積雲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終至於形成熱帶氣旋 此即CISK 如此不斷循環
至於達到颱風強度後CISK機制便不再那麼重要 只要大氣環境優良 颱風就可
以繼續發展下去
CWB:中央氣象局
Easterly Wave : 東風波
在北半球低緯處通常吹著偏東風 有些地方的低壓區會向北突起呈不完整的半圓
但仍隨著駛流向西移動 這就是東風波 有些東風波會有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
但通常由東風波發展出來的颱風 都比較小(小不等於弱)
GW : 強風區域警戒
好像只有日本氣象廳會發
HKO:香港天文台
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間熱帶輻合帶 亦有稱間赤道輻合帶
通常夏天北移 冬天南退
但即始是夏天也會隨大氣環境南北移動
在ITCZ中容易產生熱帶擾動 且通常可以看到數個擾動同時生成的現象
JMA:日本氣象廳
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為美軍在太平洋的預報機構 目前位於夏威夷
LLCC: Low-Level Circulation Center 低層旋轉中心
通常為熱帶氣旋首先發展出來的低層中心 熱帶氣旋增強後才會逐漸往高處發展
Ridge Line 脊線
為中高層一相對高壓區的連線 比如說看高空天氣圖 太平洋高壓往西突出的那條線
可以視為高壓氣流的一個分界點
當颱風在脊線以南 容易偏西移動
如果越過了脊線則容易反向向東偏移
Shear-Pattern 切離型態
我這一時找不到圖不好說明
但從色調強化圖可以明顯看到顏色並不對稱 而是一邊顏色很陡(粉紅-黃-綠-藍) ,
另一側緩 , 而實際中心通常位於陡的那側 甚至可能中心外露
一般來說 這種颱風的發展不佳
Steering 駛流
昨天對駛流場的說明有提到過 是由中到大尺度系統所主導的氣流
颱風通常順著駛流行進
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熱帶氣旋形成警告
JTWC對於西太平洋的擾動會定義為POOR FAIR or GOOD
這代表著JTWC判斷這個熱帶擾動在24HR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率
只要判斷為GOOD 就會同時發出TCFA 然後伴隨短暫的方向預測
Trough Line 槽線
是一連串相對低壓區的連線 通常在中高層才會這樣稱呼它
低層低壓區的連線就是鋒面了
而鋒面通常在槽線之前(行進方向為前)
槽線前面通常會加強高空輻散 槽後則相反
TUTT:Tropical Upper Tropospheric Trough 熱帶高層槽
是一條位於熱帶高空(約200hPa)的槽線,它可以是由中緯度西風槽振幅延大而伸展到熱帶
而成,也可以是高層反氣旋南側之高空東風倒槽。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會帶來強垂直風切變
而影響熱帶氣旋或熱帶擾動的發展,但亦有情況是因帶來良好的高空輻散而助長熱帶氣旋
的發展。
在環境許可下,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會發展成擁有完整環流的高空冷
心低氣壓,並有可能發展至地面而誘生出低層之擾動發展。
Upper Level Divergence 高層輻散場
熱帶氣旋由低層逆時針吸入空氣 上升後總得有個出口 就會在高層順時針往外吹出去
這就是高層輻散場
一般來說 如果高層輻散很強 會加速氣流的上升 進而加速低層的輻合
就向一種煙囪效應 對颱風的發展是正面的
Vorticity 渦度
可以把它視成一種旋轉度 旋度愈大 渦度愈深
低壓區為正渦度 高壓區則為負渦度
Wind-shear 風切
風切有分垂直風切和水平風切 目前如果提到颱風一般是講垂直風切
因為垂直風切過強會讓颱風受到強度限制甚至減弱
=======
先到這樣 有缺的推文提醒我
--
在此解釋一些常見的專有名詞
有缺的記得提醒我 會在<2>中補充或修文補全
以下依英文字首排列
CCC:Central Cold Cover 中心冷雲蓋
從色調強化圖上看來溫度很低 但依稀可以看到有絲狀雲從中心向外擴展
一般來說CCC存在時 颱風不易增強
CDO:Central Dense Overcast 中央深層對流區
從色調強化雲圖上可見一個大致對稱的冷區域(冷代表對流雲發展得高)
CDO渾圓對稱半徑大的颱風通常較強
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Second Kind 第二類型條件性不穩定
這是熱帶擾動初期發展的機制 但海洋上雲簇多得是 不是每個都能啟動CISK機制
必須是有一定強度的熱帶擾動
這是一種正回饋的機制 熱帶擾動中充滿了積狀雲 , 積狀雲在擾動內上升後冷卻形成
降雨並釋放出暖空氣使得擾動獲得能量 而擾動獲得能量後加強又使低層輻合也加強
讓積雲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終至於形成熱帶氣旋 此即CISK 如此不斷循環
至於達到颱風強度後CISK機制便不再那麼重要 只要大氣環境優良 颱風就可
以繼續發展下去
CWB:中央氣象局
Easterly Wave : 東風波
在北半球低緯處通常吹著偏東風 有些地方的低壓區會向北突起呈不完整的半圓
但仍隨著駛流向西移動 這就是東風波 有些東風波會有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
但通常由東風波發展出來的颱風 都比較小(小不等於弱)
GW : 強風區域警戒
好像只有日本氣象廳會發
HKO:香港天文台
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間熱帶輻合帶 亦有稱間赤道輻合帶
通常夏天北移 冬天南退
但即始是夏天也會隨大氣環境南北移動
在ITCZ中容易產生熱帶擾動 且通常可以看到數個擾動同時生成的現象
JMA:日本氣象廳
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為美軍在太平洋的預報機構 目前位於夏威夷
LLCC: Low-Level Circulation Center 低層旋轉中心
通常為熱帶氣旋首先發展出來的低層中心 熱帶氣旋增強後才會逐漸往高處發展
Ridge Line 脊線
為中高層一相對高壓區的連線 比如說看高空天氣圖 太平洋高壓往西突出的那條線
可以視為高壓氣流的一個分界點
當颱風在脊線以南 容易偏西移動
如果越過了脊線則容易反向向東偏移
Shear-Pattern 切離型態
我這一時找不到圖不好說明
但從色調強化圖可以明顯看到顏色並不對稱 而是一邊顏色很陡(粉紅-黃-綠-藍) ,
另一側緩 , 而實際中心通常位於陡的那側 甚至可能中心外露
一般來說 這種颱風的發展不佳
Steering 駛流
昨天對駛流場的說明有提到過 是由中到大尺度系統所主導的氣流
颱風通常順著駛流行進
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熱帶氣旋形成警告
JTWC對於西太平洋的擾動會定義為POOR FAIR or GOOD
這代表著JTWC判斷這個熱帶擾動在24HR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率
只要判斷為GOOD 就會同時發出TCFA 然後伴隨短暫的方向預測
Trough Line 槽線
是一連串相對低壓區的連線 通常在中高層才會這樣稱呼它
低層低壓區的連線就是鋒面了
而鋒面通常在槽線之前(行進方向為前)
槽線前面通常會加強高空輻散 槽後則相反
TUTT:Tropical Upper Tropospheric Trough 熱帶高層槽
是一條位於熱帶高空(約200hPa)的槽線,它可以是由中緯度西風槽振幅延大而伸展到熱帶
而成,也可以是高層反氣旋南側之高空東風倒槽。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會帶來強垂直風切變
而影響熱帶氣旋或熱帶擾動的發展,但亦有情況是因帶來良好的高空輻散而助長熱帶氣旋
的發展。
在環境許可下,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會發展成擁有完整環流的高空冷
心低氣壓,並有可能發展至地面而誘生出低層之擾動發展。
Upper Level Divergence 高層輻散場
熱帶氣旋由低層逆時針吸入空氣 上升後總得有個出口 就會在高層順時針往外吹出去
這就是高層輻散場
一般來說 如果高層輻散很強 會加速氣流的上升 進而加速低層的輻合
就向一種煙囪效應 對颱風的發展是正面的
Vorticity 渦度
可以把它視成一種旋轉度 旋度愈大 渦度愈深
低壓區為正渦度 高壓區則為負渦度
Wind-shear 風切
風切有分垂直風切和水平風切 目前如果提到颱風一般是講垂直風切
因為垂直風切過強會讓颱風受到強度限制甚至減弱
=======
先到這樣 有缺的推文提醒我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Irma
at 2008-10-02T17:58
at 2008-10-02T17:58

By Margaret
at 2008-10-05T00:35
at 2008-10-05T00:35

By Elvira
at 2008-10-07T07:12
at 2008-10-07T07:12

By Hedda
at 2008-10-09T13:49
at 2008-10-09T13:49

By Genevieve
at 2008-10-11T20:27
at 2008-10-11T20:27

By Noah
at 2008-10-14T03:04
at 2008-10-14T03:04

By Elizabeth
at 2008-10-16T09:41
at 2008-10-16T09:41

By Kyle
at 2008-10-18T16:18
at 2008-10-18T16:18

By Valerie
at 2008-10-20T22:55
at 2008-10-20T22:55

By Hedy
at 2008-10-23T05:33
at 2008-10-23T05:33

By Una
at 2008-10-25T12:10
at 2008-10-25T12:10

By Caitlin
at 2008-10-27T18:47
at 2008-10-27T18:47

By Robert
at 2008-10-30T01:24
at 2008-10-30T01:24

By Jacob
at 2008-11-01T08:01
at 2008-11-01T08:01

By Ursula
at 2008-11-03T14:39
at 2008-11-03T14:39

By Daniel
at 2008-11-05T21:16
at 2008-11-05T21:16
Related Posts
連四個週末,有颱風報到?

By Gary
at 2008-09-30T10:28
at 2008-09-30T10:28
海高斯颱風形成

By Margaret
at 2008-09-30T09:33
at 2008-09-30T09:33
天氣概況~2008/09/30~薔蜜遠颺~

By Faithe
at 2008-09-30T09:28
at 2008-09-30T09:28
Dvorak分析法(與T Number)有關

By Bethany
at 2008-09-30T08:42
at 2008-09-30T08:42
準海高斯分析#1

By Kristin
at 2008-09-30T07:20
at 2008-09-30T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