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 不是蓋來沖馬桶的 - 生態環境討論

By Bennie
at 2010-01-06T11:58
at 2010-01-06T11:58
Table of Contents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html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水庫 不是蓋來沖馬桶的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元旦連假,我老婆開心地飛回香港,和她許久不見的老友相聚。對她來說,香江比台北
好吃好玩太多;且最重要的,她連上廁所都變得很輕鬆,不用再被老公逼著提洗衣廢水沖
馬桶。
提洗衣水沖馬桶,這當然不是我發明來虐待老婆招術,個人內心裏其實也希望台北的馬
桶和香港一樣,都是用海水來沖穢物,大可省去許多我與老婆鬥嘴的時間。然而,根據自
來水公司的統計(*1),台灣家庭裏最主要的用水,排名第一就是沖馬桶,佔每日用水的
28%;而若以每人每天上四至五次廁所累計下來,每個人一年光是沖馬桶的水量,足足可
裝滿一輛油罐車!對於每天得浪費35罐2公升裝寶特瓶的清水在馬桶裏,這樣的數據實在讓
我無法忍受。
減少耗水 從減少沖廁水著手
減少馬桶用水的方式很多,像放寶特瓶在水箱內,或是改用省水的手把都是方法。不過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台「馬桶洗衣機」,也促使我兩個月前添購洗衣機時,考量的重點
除了省電省水外,還外加上要讓洗衣廢水易於回收。因為即使我洗衣機不像馬桶洗衣機能
裝在馬桶上,但洗衣廢水總是可以利用其他方法回收利用吧。
和沖廁水相較,洗衣用水約佔家庭用水的22%,為台灣人排名第二的每日用水項目。但
這是以每公斤衣物使用38公升的舊機型計算。我所買的新款滾桶洗衣機,每公斤用水只要
8.8公升,本身已大幅減少用水。
再來,我買了三個桶子,只要洗衣機一開始排水,我就先把廢水裝在桶子裏,之後再拿
來沖廁所。而隨著這幾天天氣轉冷,擺在廁所裏的幾個水桶,也可盛接蓮蓬頭出來還沒變
熱的洗澡水,也能再次減少淋浴時的用水量。
歷經了兩個月嘗試,上個月水單下來,我和我老婆在過去兩個月的每日的人均用水量,
大約只有93公升,遠低於馬英九總統日前宣誓的250公升(*3)上限,總算是對自己有了交
代。
台北人耗水 全球第二
當然,台灣不是唯一拿自來水沖馬桶的國家,但由於台灣的水價太過便宜,幾乎只有瑞
士日內瓦的1/10、巴西聖保羅的1/2、或香港的3/4,也使得關於水的諸多議題,始終沒有
受到民眾的重視。
也因此,導致台北市成為全球主要城市裏,排名第二浪費水的城市。
根據國際水協會(IWA)在2008年所發佈的報告(*2),在水協成員國所屬的一百多個城市
當中,光是住宅與辦公室的耗水量部份,台北市的居民平均每天會用掉352公升的水,僅
次於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這比愛乾淨的東京市民還多111公升,更是全球每日人均用水量
170公升的兩倍。
如此不光采的數據,即便是台北市的前任市長馬英九,在任內提出了每人每日245公升
上限的政策,仍無法阻止台北人浪費水。就算是國內自己的統計,台北市每日人均用水也
達335公升,比全灣平均261公升高出74公升,等同每天多用了37罐保特瓶裝的水。
多利用灰水 減少水足跡
當然除了回收洗衣廢水沖馬桶外,我家本身並不開伙、家裏也沒有浴缸、水龍頭也都裝
了省水器,用到水的地方比一般家庭來得少。而我現在則還在尋找,可以用來盛接淋浴用
水的水盆,讓這些學理上稱「中水」或「灰水」的水資源,可以再次的利用。
在台灣,除了少數的綠建築,能採用回收的雨水沖馬桶之外,大部份仍然是使用自來水
來沖馬桶。也就是說,沖馬桶的水與我們每日煮沸喝的水,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經
由水源保護區進到水庫,再經由淨水廠處理過後送到我們家裏。我們在水價裏付出了水源
地保護費,付出了淨水的基本費,結果三分之一卻只在一眨眼的工夫全沖到下水道去。
如果我們仍習以為常,繼續使用水庫流出的好水來沖廁所,則不論總統召開再多抗旱會
議,或是再繼續蓋更多水庫,仍無法洗刷台灣人浪費水的惡名。或許不是每台洗衣機都能
回收水,也不一定每棟建築都可以加裝收集雨水的設備,但只要大家嘗試回收用過的水來
沖馬桶,我相信對於減輕旱象甚或是減緩暖化衝擊,一定都會有助益的。
關於作者
張楊乾,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
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
落格主編。
【參考資料】
(*1) 自來水公司 2009《台灣自來水公司98年度推動節約用水宣導計畫》
(*2) IWA 2008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for Water Services”
(*3) 總統府新聞稿 19-Dec-09《總統偕副總統召開節水抗旱會議》
==
開個討論
除了上完廁所拿洗衣廢水沖馬桶外
各位還有什麼省水妙招?
我先講一個
沒錢換省水馬桶的話
就拋個磚頭到馬桶水箱內減少水箱體積
(並不會引出玉來XD)
--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水庫 不是蓋來沖馬桶的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元旦連假,我老婆開心地飛回香港,和她許久不見的老友相聚。對她來說,香江比台北
好吃好玩太多;且最重要的,她連上廁所都變得很輕鬆,不用再被老公逼著提洗衣廢水沖
馬桶。
提洗衣水沖馬桶,這當然不是我發明來虐待老婆招術,個人內心裏其實也希望台北的馬
桶和香港一樣,都是用海水來沖穢物,大可省去許多我與老婆鬥嘴的時間。然而,根據自
來水公司的統計(*1),台灣家庭裏最主要的用水,排名第一就是沖馬桶,佔每日用水的
28%;而若以每人每天上四至五次廁所累計下來,每個人一年光是沖馬桶的水量,足足可
裝滿一輛油罐車!對於每天得浪費35罐2公升裝寶特瓶的清水在馬桶裏,這樣的數據實在讓
我無法忍受。
減少耗水 從減少沖廁水著手
減少馬桶用水的方式很多,像放寶特瓶在水箱內,或是改用省水的手把都是方法。不過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台「馬桶洗衣機」,也促使我兩個月前添購洗衣機時,考量的重點
除了省電省水外,還外加上要讓洗衣廢水易於回收。因為即使我洗衣機不像馬桶洗衣機能
裝在馬桶上,但洗衣廢水總是可以利用其他方法回收利用吧。
和沖廁水相較,洗衣用水約佔家庭用水的22%,為台灣人排名第二的每日用水項目。但
這是以每公斤衣物使用38公升的舊機型計算。我所買的新款滾桶洗衣機,每公斤用水只要
8.8公升,本身已大幅減少用水。
再來,我買了三個桶子,只要洗衣機一開始排水,我就先把廢水裝在桶子裏,之後再拿
來沖廁所。而隨著這幾天天氣轉冷,擺在廁所裏的幾個水桶,也可盛接蓮蓬頭出來還沒變
熱的洗澡水,也能再次減少淋浴時的用水量。
歷經了兩個月嘗試,上個月水單下來,我和我老婆在過去兩個月的每日的人均用水量,
大約只有93公升,遠低於馬英九總統日前宣誓的250公升(*3)上限,總算是對自己有了交
代。
台北人耗水 全球第二
當然,台灣不是唯一拿自來水沖馬桶的國家,但由於台灣的水價太過便宜,幾乎只有瑞
士日內瓦的1/10、巴西聖保羅的1/2、或香港的3/4,也使得關於水的諸多議題,始終沒有
受到民眾的重視。
也因此,導致台北市成為全球主要城市裏,排名第二浪費水的城市。
根據國際水協會(IWA)在2008年所發佈的報告(*2),在水協成員國所屬的一百多個城市
當中,光是住宅與辦公室的耗水量部份,台北市的居民平均每天會用掉352公升的水,僅
次於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這比愛乾淨的東京市民還多111公升,更是全球每日人均用水量
170公升的兩倍。
如此不光采的數據,即便是台北市的前任市長馬英九,在任內提出了每人每日245公升
上限的政策,仍無法阻止台北人浪費水。就算是國內自己的統計,台北市每日人均用水也
達335公升,比全灣平均261公升高出74公升,等同每天多用了37罐保特瓶裝的水。
多利用灰水 減少水足跡
當然除了回收洗衣廢水沖馬桶外,我家本身並不開伙、家裏也沒有浴缸、水龍頭也都裝
了省水器,用到水的地方比一般家庭來得少。而我現在則還在尋找,可以用來盛接淋浴用
水的水盆,讓這些學理上稱「中水」或「灰水」的水資源,可以再次的利用。
在台灣,除了少數的綠建築,能採用回收的雨水沖馬桶之外,大部份仍然是使用自來水
來沖馬桶。也就是說,沖馬桶的水與我們每日煮沸喝的水,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經
由水源保護區進到水庫,再經由淨水廠處理過後送到我們家裏。我們在水價裏付出了水源
地保護費,付出了淨水的基本費,結果三分之一卻只在一眨眼的工夫全沖到下水道去。
如果我們仍習以為常,繼續使用水庫流出的好水來沖廁所,則不論總統召開再多抗旱會
議,或是再繼續蓋更多水庫,仍無法洗刷台灣人浪費水的惡名。或許不是每台洗衣機都能
回收水,也不一定每棟建築都可以加裝收集雨水的設備,但只要大家嘗試回收用過的水來
沖馬桶,我相信對於減輕旱象甚或是減緩暖化衝擊,一定都會有助益的。
關於作者
張楊乾,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
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
落格主編。
【參考資料】
(*1) 自來水公司 2009《台灣自來水公司98年度推動節約用水宣導計畫》
(*2) IWA 2008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for Water Services”
(*3) 總統府新聞稿 19-Dec-09《總統偕副總統召開節水抗旱會議》
==
開個討論
除了上完廁所拿洗衣廢水沖馬桶外
各位還有什麼省水妙招?
我先講一個
沒錢換省水馬桶的話
就拋個磚頭到馬桶水箱內減少水箱體積
(並不會引出玉來XD)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Mia
at 2010-01-08T18:23
at 2010-01-08T18:23

By Elizabeth
at 2010-01-11T00:48
at 2010-01-11T00:48

By Wallis
at 2010-01-13T07:14
at 2010-01-13T07:14

By Eartha
at 2010-01-15T13:39
at 2010-01-15T13:39

By Ina
at 2010-01-17T20:04
at 2010-01-17T20:04

By Olivia
at 2010-01-20T02:30
at 2010-01-20T02:30

By Eartha
at 2010-01-22T08:55
at 2010-01-22T08:55

By Liam
at 2010-01-24T15:20
at 2010-01-24T15:20

By Madame
at 2010-01-26T21:45
at 2010-01-26T21:45

By Olga
at 2010-01-29T04:11
at 2010-01-29T04:11

By Linda
at 2010-01-31T10:36
at 2010-01-31T10:36

By Donna
at 2010-02-02T17:01
at 2010-02-02T17:01

By Gary
at 2010-02-04T23:27
at 2010-02-04T23:2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2-07T05:52
at 2010-02-07T05:52

By Mia
at 2010-02-09T12:17
at 2010-02-09T12:17
Related Posts
紅樹林封喉 高美溼地面臨浩劫

By Hardy
at 2010-01-06T09:41
at 2010-01-06T09:41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By Belly
at 2010-01-05T23:29
at 2010-01-05T23:29
發燒地球兩百年

By Hedda
at 2010-01-05T23:25
at 2010-01-05T23:25
真正不會臭的麻布袋堆肥法

By Anonymous
at 2010-01-05T22:57
at 2010-01-05T22:57
遊客大量湧入 造成南極融冰遽增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1-05T12:38
at 2010-01-05T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