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 談談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 - 生態環境討論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9-08-31T01:31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討論] 災後 談談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
時間: Mon Aug 31 01:26:28 2009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

救石斑!低利貸款額度大增8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30/1/1q4hy.html

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養殖漁業,台灣石斑的世界龍頭地位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屏東縣林邊、佳冬、枋寮是國內海水魚的養殖重鎮,也是國內石斑的主要產區,
去年的養殖面積有七百六十六公頃,產量一萬一千公噸,產值超過三十二億元。

莫拉克風災,屏東也成了重災區,考量石斑養殖屬於資本密集的產業,每公頃的生產
生成超過四百萬,農委會宣佈提高「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額度」,

「龍膽石斑」從每公頃一百萬、提高八倍到八百萬;
「鰻魚及石斑」從一百萬、提高五倍到五百萬;
「海水鯛類及觀賞魚」從四十萬、提高到三百萬;
「其他養殖魚介類」從每公頃四十萬、提高到兩百萬;
「養殖貝類」從二十萬、提高到三十萬。

貸款期間七年,利率也從原本的百分之一點二五、再降到百分之一,
本金可以緩繳兩年,利息可以緩繳一年。


由於養殖漁業受災慘重,農委會預估,即便有相關重建協助措施,國內石斑魚產業
也要到民國一百零一年、三年後,才能恢復原本的養殖規模,到一百零四年、六年後,
才能達到產值倍增,繼續擁有石斑養殖王國的美譽。

------------------

看完之後我心想 「不是吧... 不是要撤離災區、不是要正視禁止超抽地下水嗎?」

於是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


-----------------

保住龍頭地位 石斑大王提供獨家金錢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092512.shtml

台灣石斑養殖始於民國六十年代,八十四年成功繁殖體型最大的龍膽石斑,
創下世界紀錄。隨著技術精進,近十年來面積雖只增加五成,產量卻是三倍以上,
去年已達一萬七千多噸、產值五十億元,全台排名第二,僅略次於養鰻。
相較之下,
台灣鯛(吳郭魚)年產八萬噸,產值只有四十億;
虱目魚年產四萬七千噸,產值不到卅億。

近年除香港外,台灣石斑更「反攻大陸」,例如今年春節首度在安徽合肥上市,
最便宜的青斑也要每公斤八十六人民幣,龍膽一百六十人民幣,照樣暢銷。


石斑產業高度分工,業者通常只負責種魚、孵化、幼魚、成魚過程的某一環。
我國由於育種技術領先全球,除了外銷成魚之外,也是最重要的種苗供應國。
不止價格看俏,而且石斑屬於海水魚,沒有淡水養殖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問題,
因此農委會將石斑與熱帶觀賞魚、魚種苗列為重點產業。


當年首創龍膽石斑繁殖的「石斑大王」戴昆財說,養石斑不是有資金就好,
種魚的培養起碼要五、六年,這次全國十四個種魚場被沖掉八個,損失慘重。
對於拯救產業,他認為除了撥款補助進口魚苗,儘快恢復產能之外,長遠要
調整產業結構:原本占七成的青斑,各國已都能繁殖,在我方無法出口的一兩年,
市場必定被瓜分。應該利用國內的技術優勢,轉攻品質更高、種源受損也較輕的
龍膽等魚種,才能保障我國石斑業的龍頭地位。他也已允諾漁業署,願釋出近年
繁殖成功、以往獨家生產的金錢斑魚苗,大量生產。


-----------------

原來石斑養殖 不會有超抽問題

不過,有時候為了維持水溫(避暑) 石斑業者還是會抽地下水來降溫 就是了

但我想應該不是很頻繁吧

上面這篇文章滿值得一看的,我把全文附於文末


看完石斑,來看鰻魚

-------------------

養鰻業請命 爭取外銷包裝場
http://tw.myblog.yahoo.com/jw!nr5ebk6DG0Ufbb3sojQ-/article?mid=262


台南縣養鰻面積居全台之冠,並以無藥養殖及不抽地下水建立品牌。業者昨天向漁業
署長謝大文請命,爭取就近設置活鰻外銷包裝場,以速建立國際認證,重建外銷品牌。

漁業署長謝大文和農委會國際處長陳文德昨天下午由台南縣長蘇煥智陪同,
參觀學甲鰻力養殖場及七股德記養鰻場,兩處養殖場都
取得ISO認證執行無藥養殖且蓄積雨水取代地下水。
蘇煥智稱,這種標準比生產履歷還嚴謹,已經堪稱生態養殖法。

台南縣鰻蝦生產合作社秘書長盧子宏指出,本地鰻魚遷就出口方便,
都送往桃園包裝場,徒增運輸成本及死亡率。鰻魚上機前放置寄養池亦容易被混充,
藥檢出問題得由生產者承擔,代價太大。規格不符的鰻魚長途送回生產地可能死亡,
所以在包裝場賤賣。

盧子宏說,賤賣傷農,還可能被混充包裝而傷害出口信譽。

台南縣養鰻面積六百多公頃,約占全省一半。謝大文指出,台灣鰻曾占日本市場近5成,
每年外銷近6萬公噸,5億美元產值,僅次於香蕉。東南亞和大陸相繼加入後,
台灣加工鰻出口幾乎被大陸取代,加工廠從30多家剩6家,出口降到1萬2000公噸。
大陸去年也受藥檢打擊,台灣重回戰鬥位置。

謝大文鼓勵業者以優質取勝,但他直言農委會對包裝場的補助有限,業者可從農委會
獎勵生產履歷方向爭取更多資源。

蘇煥智則力促中央,希望適時推業者一把。

-----------------

所以說,鰻魚養殖目前有發展到用「雨水取代地下水」的作法

其實石斑的養殖,有時候為了調節水溫(幫魚苗避暑) 也會抽地下水

不知道政府在進行補助貸款的時候,

是不是該考慮強制(來申請補助的)業者轉型、並補貼他們設備投入呢


這篇談到鰻的養殖,有興越的人可以去看
http://www.miobuffer.com.tw/mlfc/enterprise/chian/aureosolsulmet.htm



看完鰻,我們來看看貝類(蜆)

-----------------


本省臺灣蜆養殖經營現況與經濟評價
http://tw.myblog.yahoo.com/jw!H0Cu8..TAx5nLgNNBFIl/article?mid=93

近年來臺灣蜆之養殖場遭遇水源污染及池底老化等問題,適宜養殖之區域有日漸萎縮
之趨勢,目前較具規模者只剩下彰化縣(竹塘、大城)、雲林縣(麥寮)、
桃園縣(觀音、新屋)及花蓮縣(壽豐),在某些季節成蜆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價格攀升。近十年來,臺灣蜆養殖面積依然如前述因素所致,其養殖面積由2,935公頃
減少至2,329公頃(見圖一),特別於近五年蜆養殖面積減少之量較明顯。
雖然臺灣蜆養殖面積減少,但其年產量並未隨之減產,反而產量增加,
由十年前之9,736公噸增加至目前之12,847公噸;顯示,臺灣蜆養殖技術之進步,


由於蜆之養殖需作水,蜆以水中懸浮物質為食物,因此有淨化池水之功能,
在政府推動減少使用地下水之政策下,蜆之養殖更可與其他淡水養殖池,
如:鰻、甲魚、吳郭魚池等相互循環利用,而改變養殖模式。


-------------------

也就是說,養殖蜆雖然是需要地下水,

不過當池水養份、懸浮物不夠多時業者可以選擇不換水 而是換養其他魚類

另外,值得注意的事

上面提到 台灣蜆的主要養殖場在 桃園、彰化、雲林、花蓮

也比較不是這次的重災區



台灣蜆養殖
http://0rz.tw/VXfui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

養殖魚業一般來講兩個最大的環境傷害是:

。超抽地下水 以及 。排放養殖廢水


對於這點,政府這幾年來已經慢慢地推動新養殖技術

除了上面提到 近幾年發展的生態養殖方法 (雨水取代地下水、不投藥養殖)

在過去則是主力推廣「循環養殖」


下面這篇談蝦 -- 文章有點舊,所以還在從「抽淡水補充」+「混養」

要推廣到「循環換養」

-------------------

http://www.miobuffer.com.tw/fnm/198908/21.htm

海洋學院水產養殖系陳建初教授,在養殖循環用水研討會中指出;由於一般業者均認為
養殖草蝦半鹹水養的成長比較好,養殖區侷限於有淡水水源之海邊,養殖過程為了
防止鹽度之上昇及水質之惡化,常追加淡水,但過度地引用淡水雖比較沒有污染之顧慮,
但部份地區地下水中鐵錳含量較多,不易〔做水〕,另外養殖期間由於蝦之排泄以及
殘餌,水中氨的累積隨著養殖天數增加,造成池子氮的過度負荷及自家污染。

過去許多研究顯現,在一捕獲之環境下要防止水質惡化、防止水中緊迫因子
出現或增加,為養殖之先決條件,為了防止氨的過度負荷,水再利用之原則下,
混養或完整養殖之觀念應重新考慮,如與文蛤、西施舌等貝之混養,或與虱目魚、
紅鱘等之混養,或與龍鬚菜等之混養,或將養蝦用水排放前抽到他池,做為貝類養殖,
或將收成後池中累積之有機污泥,做為農田之肥料,一方面減少資源之浪費,
一方面減少環境惡化影響蝦之正常生長,一方面充分利用池水或泥土之氮肥,
節約能源。
...
...
...
候英物技正表示;循環水養殖的應用模式約可分為:
一、微生物處理。二、物理處理。三、池中養殖生物處理。
四、其他:有晒池貯水淨化、池水混合調整淨


--------------------


so. 透過技術,和改攻種苗市場等作法,

台灣的養殖魚業可以往不超抽地下水 的方向走

尤其是一開始的那篇新聞 所補貼的「海水魚」更是如此


不過我不清楚目前採用生態養殖方法 or 循環換養 的漁場 與 仍會抽換地下水的比例

希望政府能在推動補助政策的時候,順道推產業轉型一把



這篇文章,是在講台灣的 牡蠣(蚵仔) 透過滅菌 以供生食的一家企業
http://tw.myblog.yahoo.com/asin660/article?mid=-2&prev=93&l=a&fid=9


農漁業要發展、專型並爭取出口市場 的話,標準化的加工運輸產業是必需扶殖的

除了滅菌,還有急速冷凍包裝出口、減少生體損傷的運輸 等系統




最後,給大家幾個我找到的連結:

兩岸農業商務網
http://www.2to1agri.com/apagri/apagriindex.html

台灣漁產。魚業智庫 (首頁有相當多 農漁業機構、協會 連結)
http://www.aptcm.com/FISH/home.nsf

台灣主婦聯盟
http://www.hucc-coop.tw/





--
國家研究院->政治小組-> policy 政策板 █▆█▆
遠離對政黨人物偏好 █ ◥ █ ◥
追尋「什麼對人民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Comments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9-09-03T15:35
對了,有漁業板嗎? 怎麼走?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09-09-07T05:40
因為河川和水圳走到海邊時不是淤積就是污染超嚴重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09-09-10T19:45
因此魚塭淡水的補充只好抽地下水,就連種稻也是一樣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9-14T09:50
就算漁塭地帶有埤塘蓄水,也須確保淡水來源不受污染

Re: [轉錄][見解] 當部落遇上「有機農業」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09-08-30T17:48
※ 引述《Valera (夏天的樹)》之銘言: : 作者: rkl3329 (新綠) 看板: Policy :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很確實的點中了台灣目前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大盲點: : 過度的強調有機農業和健康的關係。 :   以目前我國的現況而言,如果在路上隨便拉十個人問他們有機農業是什麼 : ,我想至少有 ...

微海藻/能源 星投資研發綠色科技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09-08-30T09:29
來源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9/5/1q2lu.html 更新日期:2009/08/29 10:00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9日專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正在嘗試,把生長在海岸線的微海藻(microalgae),用來生產能源。事實 ...

祐春排惡臭 湖口村民討公道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9-08-29T17:03
新竹縣政府連續核准兩家汙泥廠在新竹縣營運???WHY 來源網址: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9+112009082900344,00.html 祐春排惡臭 湖口 ...

有機認證 & 清真食品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9-08-29T16:25
我現在在高雄一個有機農場做事 事實上台灣有機農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銷售的問題 我所知道的有機農產品銷售管道有以下幾個 1. 市集 不過量比較少,就我所知只有台北的248農學市集、中興大學有機農學市集、 高雄縣微風市集。 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面對面 2. 有機商店 這就很多了,里仁規模算是最大的 有些是契作(如 ...

丹麥創新設計針對氣候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09-08-29T14:22
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PRNCN/0/20090828003157f340f9xprbgs.html 2009/08/28 08:00 根本哈根2009年8月27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眼看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 (COP15) 將在 近期拉開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