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趨勢-2 - 地球科學討論

By Heather
at 2012-05-31T10:41
at 2012-05-31T10:41
Table of Contents
南極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冷的?
答案可能是從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開始的
在大約33.5 Ma左右,也是年代上的E/O 邊界附近
有一個重要的氣候事件,如果觀察全球的底棲性有孔蟲的氧同位素的紀錄的話
http://www.skepticalscience.com/pics/HS12Fig1.jpg
(Zachos et al., 2008的圖)
在這段大約20萬年以內的時間底棲性有孔蟲的氧同位素大概
快速增加 1 permil(千分之一), 如果全部算成溫度的話大概是降了四度多
如果是全部算成海水面變化的話大概是平均下降了有大約一百公尺
(當然不可能都是其中一種,換算起來讓大家比較有感覺)
根據最新的估計底水溫度大約下降了2.5度C左右
(Lear et al., 2008, Geology, 利用底棲性有孔蟲的鎂鈣比)
這段時間認為是東南極冰蓋的快速發育的時期
有關於這個機制在前幾篇文章有提到
Kenett J. P.等人在這個事件上有許多工作
從最早的DSDP 28X, 58X, 一直到ODP 1168-1172號岩心
都在測試這個問題的機制
(最新的整理在AGU的專刊:
The Cenozoic Southern Ocean, by Exon et al.,2004)
如果仔細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離南極最近的地方大概有兩個
一個是南美洲的Drake Passage, 另一個就是澳洲底下有一個大島叫做塔司馬泥亞
Drake Passage根據Scher and Martin (2006)利用魚牙齒的Nd同位素推斷出來的
開啓年代大約是41Ma
現在認為由於最後一個開啓的塔司馬泥亞海峽
導致完全沒有任何陸地阻絕的環南極洋流的形成,
進而使得副熱帶地區的暖流(東澳洋流)無法傳遞至高緯度地區
最後讓南極地區被孤立而不斷地降溫
至於為什麼是東南極而不是西南極目前我還沒看到或是還不清楚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讓我們起來吧!!
用狂飆的熱情和鐵般的理智
創造我們的世紀!!!!
--
答案可能是從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開始的
在大約33.5 Ma左右,也是年代上的E/O 邊界附近
有一個重要的氣候事件,如果觀察全球的底棲性有孔蟲的氧同位素的紀錄的話
http://www.skepticalscience.com/pics/HS12Fig1.jpg

在這段大約20萬年以內的時間底棲性有孔蟲的氧同位素大概
快速增加 1 permil(千分之一), 如果全部算成溫度的話大概是降了四度多
如果是全部算成海水面變化的話大概是平均下降了有大約一百公尺
(當然不可能都是其中一種,換算起來讓大家比較有感覺)
根據最新的估計底水溫度大約下降了2.5度C左右
(Lear et al., 2008, Geology, 利用底棲性有孔蟲的鎂鈣比)
這段時間認為是東南極冰蓋的快速發育的時期
有關於這個機制在前幾篇文章有提到
Kenett J. P.等人在這個事件上有許多工作
從最早的DSDP 28X, 58X, 一直到ODP 1168-1172號岩心
都在測試這個問題的機制
(最新的整理在AGU的專刊:
The Cenozoic Southern Ocean, by Exon et al.,2004)
如果仔細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離南極最近的地方大概有兩個
一個是南美洲的Drake Passage, 另一個就是澳洲底下有一個大島叫做塔司馬泥亞
Drake Passage根據Scher and Martin (2006)利用魚牙齒的Nd同位素推斷出來的
開啓年代大約是41Ma
現在認為由於最後一個開啓的塔司馬泥亞海峽
導致完全沒有任何陸地阻絕的環南極洋流的形成,
進而使得副熱帶地區的暖流(東澳洋流)無法傳遞至高緯度地區
最後讓南極地區被孤立而不斷地降溫
至於為什麼是東南極而不是西南極目前我還沒看到或是還不清楚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讓我們起來吧!!
用狂飆的熱情和鐵般的理智
創造我們的世紀!!!!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12-06-01T09:13
at 2012-06-01T09:13

By William
at 2012-06-02T07:46
at 2012-06-02T07:46

By Hedy
at 2012-06-03T06:18
at 2012-06-03T06:18

By Frederic
at 2012-06-04T04:51
at 2012-06-04T04:51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6-05T03:23
at 2012-06-05T03:23

By Caroline
at 2012-06-06T01:55
at 2012-06-06T01:55

By Dora
at 2012-06-07T00:28
at 2012-06-07T00:28

By Jack
at 2012-06-07T23:00
at 2012-06-07T23:00

By Olga
at 2012-06-08T21:33
at 2012-06-08T21:33

By Barb Cronin
at 2012-06-09T20:05
at 2012-06-09T20:05

By Erin
at 2012-06-10T18:38
at 2012-06-10T18:38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6-11T17:10
at 2012-06-11T17:10

By John
at 2012-06-12T15:42
at 2012-06-12T15:42

By Lydia
at 2012-06-13T14:15
at 2012-06-13T14:15

By Tracy
at 2012-06-14T12:47
at 2012-06-14T12:47

By Lauren
at 2012-06-15T11:20
at 2012-06-15T11:20
Related Posts
關於澎湖地區古環境、古氣候的文章

By Jacky
at 2012-05-29T00:18
at 2012-05-29T00:18
中壢高中101教師甄試考題

By Rachel
at 2012-05-28T18:35
at 2012-05-28T18:35
義大利北部 規模M6.0

By Anthony
at 2012-05-20T18:03
at 2012-05-20T18:03
簡述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趨勢-1

By George
at 2012-05-20T07:44
at 2012-05-20T07:44
簡述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趨勢-0

By Elizabeth
at 2012-05-19T11:49
at 2012-05-19T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