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子看氣象#33:原來臺灣曾經掛過風球? - 颱風討論

By Belly
at 2017-10-16T23:53
at 2017-10-16T23:53
Table of Contents
吆喝,大家好久不見唷,這裡是薇子看氣象 (ゝ∀・)
今天來說一下臺灣在日治時期,是如何發布颱風警報的。
相信大家都是看到標題而進去的,大家說到風球都會想到香港和澳門,
其中香港在納莉過後統一改為發出,惟有澳門仍是使用實體懸掛。
但是你知道臺灣以前也有在懸掛風球嗎?也是像港澳那樣的懸掛方式嗎?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囉。
1896年(明治29年),時任總督樺山資紀
發出第97號敕令《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
臺灣的測候所制度自此展開。
同年7月27日,再發出公文《民通第151號》,
指出對各地方廳、稅關(海關)、郵局、電信局及燈臺認定為特別必要之場所,
在暴風季節,由民政局通信部海事課,依據各地彙報臺北測候所之氣象電報,
對於天候、海上或者有低氣壓形成時,發佈暴風警報。
暴風警報會先針對海上發佈全島沿海警報,或者分區發佈海上、陸上警報。
因此,各地方政府首長,必須針對暴風警報發佈時開始戒備。
同年10月,在滬尾支廳(今新北市淡水區)建造了
臺灣首座「暴風警報信號標柱」,總長約15.5米高。
之後在短短六年間,在全臺各地共設了十五處,
包括安平、打狗(今高雄)、基隆、澎湖等地,主要是港口城市,
由於攸關船舶風災預警通報,信號標誌同樣必須積極修復,
以便在下次風暴來襲前能發出警示,告知航行作業船隻,何時該進港避難。
臺灣日治初期的信號標分布:https://i.imgur.com/zLzZnlU.png
除此之外,在1897年(明治30年)3月,臺北測候所為獲得更詳盡之氣象資料,
其與香港觀象臺、徐家匯法國氣象臺舉行免費互惠的氣象電報交換儀式,
三方達成協議每日定時相互發送氣象電報,有關暴風警報的電報希望三方可相互發送。
直到1909年(明治42年),臺北測候站才為自己設了這根標柱,
這可是臺灣唯一設在內陸城市的信號標柱。
當時各測候站或是支廳、海關等機構,若收到臺北測候站所發出之暴風警報電報,
將升起對應的風球公告周知,亦刊登於臺灣總督府報,並輔以電報方式傳達。
警報氣象電報,係由臺北測候所向地方測候所、
警報信號標誌操作者及基隆港務所,發出暴風警戒或解除之電報。
在發佈沿海警戒後,認為有必要海陸警戒時,可更進一步發出警報,
又低氣壓中心之移動情形,也應即時追蹤報導情況;
警報內容大致包括:警戒種類及區域、低氣壓位置、氣壓、中心行進方向及相關記事;
追報則有低氣壓位置、氣壓、中心行進方向相關記事等;
解除警報則是解除警報及區域。
若有吹起持續8級以上之虞,將升起紅球搭配紅燈;
如研判將吹持續12級以上,則升起尖端朝上紅圓錐並搭配兩個橫排紅燈。
儘管都是風球,但顯然和港澳系統不同。
1905年(明治38年),隨著電話的普及,
臺北測候站的暴風警報消息則改由電話傳送至各機構。
風球簡要圖例:https://i.imgur.com/qIhd1TI.png
後來由於總督府和氣象臺改正天氣預報、氣象特報及暴風警報信號制度,
若研判將遭逢颱風侵襲時,將由圓筒狀旗號、燈號示警。
以上就是這期的薇子看氣象,咱們下回見ε≡ヘ( ′∀`)ノ
--
JTWC最強 [WP07] 諾 盧 (Noru) JMA 930mb JTWC 140kt 看板 TY_Research
海警陸警 [NEXT] 蘇 拉 (Saola) 越南提供:中南大羚 製作 TenbeensWu
WNo.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SSHS TD TD TS TS TS TS C5 TS TS TS C1 TS TS C2 C3 TS C2 TS TD
WNo.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SSHS C4 C3 TD TD C2 TS ? ? ? ? ? ? ? ? ? ? ? ? ?
--
今天來說一下臺灣在日治時期,是如何發布颱風警報的。
相信大家都是看到標題而進去的,大家說到風球都會想到香港和澳門,
其中香港在納莉過後統一改為發出,惟有澳門仍是使用實體懸掛。
但是你知道臺灣以前也有在懸掛風球嗎?也是像港澳那樣的懸掛方式嗎?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囉。
1896年(明治29年),時任總督樺山資紀
發出第97號敕令《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
臺灣的測候所制度自此展開。
同年7月27日,再發出公文《民通第151號》,
指出對各地方廳、稅關(海關)、郵局、電信局及燈臺認定為特別必要之場所,
在暴風季節,由民政局通信部海事課,依據各地彙報臺北測候所之氣象電報,
對於天候、海上或者有低氣壓形成時,發佈暴風警報。
暴風警報會先針對海上發佈全島沿海警報,或者分區發佈海上、陸上警報。
因此,各地方政府首長,必須針對暴風警報發佈時開始戒備。
同年10月,在滬尾支廳(今新北市淡水區)建造了
臺灣首座「暴風警報信號標柱」,總長約15.5米高。
之後在短短六年間,在全臺各地共設了十五處,
包括安平、打狗(今高雄)、基隆、澎湖等地,主要是港口城市,
由於攸關船舶風災預警通報,信號標誌同樣必須積極修復,
以便在下次風暴來襲前能發出警示,告知航行作業船隻,何時該進港避難。
臺灣日治初期的信號標分布:https://i.imgur.com/zLzZnlU.png

除此之外,在1897年(明治30年)3月,臺北測候所為獲得更詳盡之氣象資料,
其與香港觀象臺、徐家匯法國氣象臺舉行免費互惠的氣象電報交換儀式,
三方達成協議每日定時相互發送氣象電報,有關暴風警報的電報希望三方可相互發送。
直到1909年(明治42年),臺北測候站才為自己設了這根標柱,
這可是臺灣唯一設在內陸城市的信號標柱。
當時各測候站或是支廳、海關等機構,若收到臺北測候站所發出之暴風警報電報,
將升起對應的風球公告周知,亦刊登於臺灣總督府報,並輔以電報方式傳達。
警報氣象電報,係由臺北測候所向地方測候所、
警報信號標誌操作者及基隆港務所,發出暴風警戒或解除之電報。
在發佈沿海警戒後,認為有必要海陸警戒時,可更進一步發出警報,
又低氣壓中心之移動情形,也應即時追蹤報導情況;
警報內容大致包括:警戒種類及區域、低氣壓位置、氣壓、中心行進方向及相關記事;
追報則有低氣壓位置、氣壓、中心行進方向相關記事等;
解除警報則是解除警報及區域。
若有吹起持續8級以上之虞,將升起紅球搭配紅燈;
如研判將吹持續12級以上,則升起尖端朝上紅圓錐並搭配兩個橫排紅燈。
儘管都是風球,但顯然和港澳系統不同。
1905年(明治38年),隨著電話的普及,
臺北測候站的暴風警報消息則改由電話傳送至各機構。
風球簡要圖例:https://i.imgur.com/qIhd1TI.png

後來由於總督府和氣象臺改正天氣預報、氣象特報及暴風警報信號制度,
若研判將遭逢颱風侵襲時,將由圓筒狀旗號、燈號示警。
以上就是這期的薇子看氣象,咱們下回見ε≡ヘ( ′∀`)ノ
--
JTWC最強 [WP07] 諾 盧 (Noru) JMA 930mb JTWC 140kt 看板 TY_Research
海警陸警 [NEXT] 蘇 拉 (Saola) 越南提供:中南大羚 製作 TenbeensWu
WNo.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SSHS TD TD TS TS TS TS C5 TS TS TS C1 TS TS C2 C3 TS C2 TS TD
WNo.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SSHS C4 C3 TD TD C2 TS ? ? ? ? ? ? ? ? ? ? ? ? ?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7-10-19T00:50
at 2017-10-19T00:50

By Rachel
at 2017-10-21T01:48
at 2017-10-21T01:48

By Connor
at 2017-10-23T02:45
at 2017-10-23T02:4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10-25T03:43
at 2017-10-25T03:43

By Una
at 2017-10-27T04:40
at 2017-10-27T04:40

By Christine
at 2017-10-29T05:37
at 2017-10-29T05:37
Related Posts
天氣小觀:明起東北季風反擊,持續吹一周轉涼/冷

By Ivy
at 2017-10-16T22:53
at 2017-10-16T22:53
地雷區女王 颶風OPHELIA

By Callum
at 2017-10-16T17:15
at 2017-10-16T17:15
蘭恩形成了

By Charlie
at 2017-10-16T07:24
at 2017-10-16T07:24
蘭恩形成了

By Candice
at 2017-10-16T06:42
at 2017-10-16T06:42
91W 準蘭恩

By Yuri
at 2017-10-15T21:28
at 2017-10-15T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