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婚宴初體驗:強烈的文化衝擊 - 香港

By Gilbert
at 2016-11-29T17:22
at 2016-11-29T17:22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版:http://leslisnana.pixnet.net/blog/post/64689904
--
認識多年的香港友人即將邁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雖然我們遠在台灣但還是一定要
到香港去親自獻上我們的祝福啦!從一開始收到喜帖時就很興奮,也發現香港派帖
跟台灣有些不同,喜帖本身是大同小異,只是隨帖附贈的還有一張餅卡跟小小的紅
包。紅包裡面包著20塊港幣,詢問過後說是結婚的新人要包紅包給還沒結婚的人,
身為台灣人真的覺得蠻莫名奇妙的,難怪喜宴時發現現場年輕人不多(誤
除此之外讓我們覺得很好奇的就是裡面還附了一張「美心餅家」的餅卡,也是詢問
之後對方回覆是說香港不會派餅只會給你餅卡,所以到港後我們便拿著這張卡到美
心的店舖詢問,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一張「抵用卷」,可以在各大店舖兌換等值的
商品,超過就補錢,所以這次就先沒兌換了。上面還寫說可以用到2028年,希
望2028年時美心還在。
話說這次同行的友人剛好也有香港朋友將在明年一月時結婚,也順便派帖給他,裡
面同樣附有紅包,還有一張哈根達斯的兌換卷,看來隨帖附贈的兌換卷並沒有特殊
的限制。
--
婚禮當天早上是迎娶新娘,香港似乎都會在酒店訂一間房間來做迎娶新娘,因為得
到新人的同意所以我們一群人便也過去參與迎娶新娘,但因為空間不大,我們這幾
個來插花的完全有一種阻住地球轉的感覺,只好盡量往邊邊靠不要影響到流程的進
行。
在做前置準備時覺得很新鮮,女方的媽媽也非常客氣的封了紅包給我們每一個人,
實在非常的不好意思阿明明只是來插花的,但是大喜之日長輩給的紅包實在也難以
推辭,謝謝阿姨。新郎終於進來房間,此時的新娘只能躲在房間裡聽著外面的一舉
一動。整新郎的過程跟台灣也是大同小異,最後就在新郎唸完愛的宣言後由新娘的
爸爸帶著他從房間出來交給新郎。
之後便開始拜別及奉茶給女方雙親,而女方的媽媽也會幫即將出嫁的女兒戴上金鐲
,給女婿金戒指。雖然現場的氣氛是有些歡樂的,多得那個很會的攝影師不少,但
還是覺得有些感動。結束之後我們便先行離開去跑其他行程,接下來就是等待晚上
的喜宴了。
PS:香港還有一個上頭的習俗,如果有常看港片或港劇的人應該都有看過,就是
結婚前一晚會由男女雙方的長輩替新人梳頭「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髮齊眉 三梳
梳到兒孫滿地 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本來女方是打算前一晚在酒店舉行讓
我們也有機會一同參與,不過最後因為女方家的長輩希望能在家中進行上頭的儀式
,這次就無緣親眼看到實在是有些可惜。
--
終於來到晚上的喜宴現場,在喜帖上面很清楚的寫著:五時恭侯,六時證婚,八時
開席。因為我們都是看過很多港片港劇的人,所以對於香港喜宴很晚開席已經是有
心理準備了,但是親身參與還是覺得實在是太驚人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我
這麼無法融入香港。
本來是打算六點前就到酒店觀看證婚儀式,但是我們覺得有些疲憊所以就決定在房
間多休息一段時間後再過去,也是大概六點多我們就到了喜宴現場,是在文化中心
的映月樓舉辦,臨近維多利亞港。入座之後就看到跟台灣不同的是新娘已經在場內
跟新郎開始當人形看板與各方親朋好友拍照。會有專人唱名,點名新人雙方各自的
親戚來到台前拍照,等雙方都拍好後便讓沒有被唱名的親友可以自行來台前要求合
照,所以到八點開席前便是無止盡的合照。有看過港片的就會知道,電影演的都是
真的!
不過此行讓我們最好奇的還是在開席前的小賭時間是不是真的會有,原來真的有阿
!後面開了好幾,都是一些長輩在打,本來我們也是有點想要去玩看看,但是沒有
位置哈哈,雖然在電影中看過很多次,但親眼見到還是覺得很新奇。而可能因為怕
賓客無聊,所以有服務阿姨一直拿蛋糕上來問你要不要吃,還有送上果汁跟雞尾酒
,真的很難理解在開席前一直送蛋糕到底是想怎樣阿!說歸說我也拿了一塊來吃就
是了,桌上還有新人準備的婚禮小物。
--
開席。話說在開席前我就已經有感受到這些服務阿姨的強勢了,例如他瘋狂拿蛋糕
上來,還有我明明說那杯雞尾酒還要喝先不要收,結果轉個圈回來又趁我不注意把
他收走(聽人說話阿!)。但是開始上菜後你就會發現好戲還在後頭。
老實說,這些喜宴的菜真的還蠻好吃的,但是一道菜上來之後你大概只能看他留在
你的桌上五分鐘。以台灣來說,菜一定是擺到你們吃完才會收走或是因為沒位置了
所以服務生幫你把剩的換成小盤。這裡則是菜上後每個人都夾了一份後沒多久阿姨
就會出現,開始把剩下的食物分給每一個人。如果都沒有人要吃,他就會整份收走
完全不會留給你(囧)。那他收走之後你以為下一道菜很快就要來了對吧,並沒有
,此時大概會有十分鐘左右你們的桌上是空無一物的,香港友人說這樣子才有時間
聊天阿。
也因為這樣這個喜宴吃得是奇慢無比,大概上到第二還第三道菜的時候已經九點了
,我就說這個時間台灣人已經送客準備回家睡覺了。不過入境隨俗嗎……我便隨口
問了一下通常這樣喜宴會吃到幾點阿,香港友人說大概十一點,在場台灣人表示震
驚阿香港人不累的嗎!之後進行到中場,新娘已經換好第二套衣服要準備敬酒了。
他們敬酒的節奏奇快無比,台灣的敬酒每桌都要弄很久,有些還要玩小遊戲整新娘
整新郎或是灌新郎酒。但是他們敬酒真的就是「乾杯!」然後馬上前往下一桌,似
乎也是不錯,但是不太理解的就是敬酒居然除了新人的雙親外還有一堆親戚連所有
的伴郎跟姐妹團都要一起去敬,所以敬酒團蠻得異常龐大,可能新人已經在下一桌
,後面的伴郎娘妹團還卡在後面那一桌但還是要一起喊飲杯然後舉杯這樣,覺得頗
辛苦。
--
隨著時間越來越晚,加上每一道菜真的間隔很久,在座台灣人已經有點昏昏欲睡,
東西也不太吃得下了,不過強勢的阿姨們還是會完全無視你說不吃然後把東西放到
你面前。同桌有二位不認識的女生好像覺得我們大驚小怪很好笑,我們忍不住問他
說你們吃這麼晚不累嗎還吃得下嗎,他們:「我們習慣了」,真是一句強大的話!
之後大概十點左右,新娘換了第三套衣服出現,是一套非常漂亮的藍白禮服。下一
秒我們便聽到司儀說:「現在請新娘的某某親戚來台前影相」。
!?
居然還要拍第二次照!就跟一開始一樣會開始唱名然後請雙方的各種親戚上台拍照
,好難理解阿,應該不是一次拍不夠你有拍第二次嗎的概念吧,覺得新人結個婚各
種辛苦,到底是天地會還整人會(誤,我忍不住說如果我是要在香港結婚的話看到
這個流程我可能會想直接登記公證就好哈哈
好不容易撐到了最後,沒想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會是水果盤。當我們看
到服務阿姨拿著裝滿完整又大顆的柳丁出現時我們都崩潰了,好歹也切一下阿!結
果香港友人說他們的水果是沒有在切的,另外二位女生看到我們的反應後就狂笑,
很高興娛樂了你們阿(淚,雖然有附刀子但我們實在不想現場表演切水果,所以就
完全放棄了這些柳丁。
吃一頓喜宴感覺像打了一場仗,真的感受到了非常強烈的文化衝擊。想到最後我們
離開時前一秒還跟新人微笑說再見,電梯門一關馬上全部人整個放鬆的「候」了一
聲,實在是很好笑。真的是一個非常難忘的體驗,我跟香港友人說你們如果來台灣
參加婚禮一定會覺得很輕鬆,吃完離開說不定還可以去續攤呢!
--
真的跟台灣的喜宴落差很大,但是一個非常特別而且新鮮的體驗,雖然我們後來一
直開玩笑說不要再參加香港的婚宴了(誤,但是朋友結婚一定還是會來親自獻上祝
福的啦!說不定之後我們也可以很淡定的表示習慣
最後還是恭喜朋友找到一生的伴侶一起攜手渡過下半輩子,祝他們永遠幸福!
--
--
認識多年的香港友人即將邁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雖然我們遠在台灣但還是一定要
到香港去親自獻上我們的祝福啦!從一開始收到喜帖時就很興奮,也發現香港派帖
跟台灣有些不同,喜帖本身是大同小異,只是隨帖附贈的還有一張餅卡跟小小的紅
包。紅包裡面包著20塊港幣,詢問過後說是結婚的新人要包紅包給還沒結婚的人,
身為台灣人真的覺得蠻莫名奇妙的,難怪喜宴時發現現場年輕人不多(誤
除此之外讓我們覺得很好奇的就是裡面還附了一張「美心餅家」的餅卡,也是詢問
之後對方回覆是說香港不會派餅只會給你餅卡,所以到港後我們便拿著這張卡到美
心的店舖詢問,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一張「抵用卷」,可以在各大店舖兌換等值的
商品,超過就補錢,所以這次就先沒兌換了。上面還寫說可以用到2028年,希
望2028年時美心還在。
話說這次同行的友人剛好也有香港朋友將在明年一月時結婚,也順便派帖給他,裡
面同樣附有紅包,還有一張哈根達斯的兌換卷,看來隨帖附贈的兌換卷並沒有特殊
的限制。
--
婚禮當天早上是迎娶新娘,香港似乎都會在酒店訂一間房間來做迎娶新娘,因為得
到新人的同意所以我們一群人便也過去參與迎娶新娘,但因為空間不大,我們這幾
個來插花的完全有一種阻住地球轉的感覺,只好盡量往邊邊靠不要影響到流程的進
行。
在做前置準備時覺得很新鮮,女方的媽媽也非常客氣的封了紅包給我們每一個人,
實在非常的不好意思阿明明只是來插花的,但是大喜之日長輩給的紅包實在也難以
推辭,謝謝阿姨。新郎終於進來房間,此時的新娘只能躲在房間裡聽著外面的一舉
一動。整新郎的過程跟台灣也是大同小異,最後就在新郎唸完愛的宣言後由新娘的
爸爸帶著他從房間出來交給新郎。
之後便開始拜別及奉茶給女方雙親,而女方的媽媽也會幫即將出嫁的女兒戴上金鐲
,給女婿金戒指。雖然現場的氣氛是有些歡樂的,多得那個很會的攝影師不少,但
還是覺得有些感動。結束之後我們便先行離開去跑其他行程,接下來就是等待晚上
的喜宴了。
PS:香港還有一個上頭的習俗,如果有常看港片或港劇的人應該都有看過,就是
結婚前一晚會由男女雙方的長輩替新人梳頭「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髮齊眉 三梳
梳到兒孫滿地 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本來女方是打算前一晚在酒店舉行讓
我們也有機會一同參與,不過最後因為女方家的長輩希望能在家中進行上頭的儀式
,這次就無緣親眼看到實在是有些可惜。
--
終於來到晚上的喜宴現場,在喜帖上面很清楚的寫著:五時恭侯,六時證婚,八時
開席。因為我們都是看過很多港片港劇的人,所以對於香港喜宴很晚開席已經是有
心理準備了,但是親身參與還是覺得實在是太驚人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我
這麼無法融入香港。
本來是打算六點前就到酒店觀看證婚儀式,但是我們覺得有些疲憊所以就決定在房
間多休息一段時間後再過去,也是大概六點多我們就到了喜宴現場,是在文化中心
的映月樓舉辦,臨近維多利亞港。入座之後就看到跟台灣不同的是新娘已經在場內
跟新郎開始當人形看板與各方親朋好友拍照。會有專人唱名,點名新人雙方各自的
親戚來到台前拍照,等雙方都拍好後便讓沒有被唱名的親友可以自行來台前要求合
照,所以到八點開席前便是無止盡的合照。有看過港片的就會知道,電影演的都是
真的!
不過此行讓我們最好奇的還是在開席前的小賭時間是不是真的會有,原來真的有阿
!後面開了好幾,都是一些長輩在打,本來我們也是有點想要去玩看看,但是沒有
位置哈哈,雖然在電影中看過很多次,但親眼見到還是覺得很新奇。而可能因為怕
賓客無聊,所以有服務阿姨一直拿蛋糕上來問你要不要吃,還有送上果汁跟雞尾酒
,真的很難理解在開席前一直送蛋糕到底是想怎樣阿!說歸說我也拿了一塊來吃就
是了,桌上還有新人準備的婚禮小物。
--
開席。話說在開席前我就已經有感受到這些服務阿姨的強勢了,例如他瘋狂拿蛋糕
上來,還有我明明說那杯雞尾酒還要喝先不要收,結果轉個圈回來又趁我不注意把
他收走(聽人說話阿!)。但是開始上菜後你就會發現好戲還在後頭。
老實說,這些喜宴的菜真的還蠻好吃的,但是一道菜上來之後你大概只能看他留在
你的桌上五分鐘。以台灣來說,菜一定是擺到你們吃完才會收走或是因為沒位置了
所以服務生幫你把剩的換成小盤。這裡則是菜上後每個人都夾了一份後沒多久阿姨
就會出現,開始把剩下的食物分給每一個人。如果都沒有人要吃,他就會整份收走
完全不會留給你(囧)。那他收走之後你以為下一道菜很快就要來了對吧,並沒有
,此時大概會有十分鐘左右你們的桌上是空無一物的,香港友人說這樣子才有時間
聊天阿。
也因為這樣這個喜宴吃得是奇慢無比,大概上到第二還第三道菜的時候已經九點了
,我就說這個時間台灣人已經送客準備回家睡覺了。不過入境隨俗嗎……我便隨口
問了一下通常這樣喜宴會吃到幾點阿,香港友人說大概十一點,在場台灣人表示震
驚阿香港人不累的嗎!之後進行到中場,新娘已經換好第二套衣服要準備敬酒了。
他們敬酒的節奏奇快無比,台灣的敬酒每桌都要弄很久,有些還要玩小遊戲整新娘
整新郎或是灌新郎酒。但是他們敬酒真的就是「乾杯!」然後馬上前往下一桌,似
乎也是不錯,但是不太理解的就是敬酒居然除了新人的雙親外還有一堆親戚連所有
的伴郎跟姐妹團都要一起去敬,所以敬酒團蠻得異常龐大,可能新人已經在下一桌
,後面的伴郎娘妹團還卡在後面那一桌但還是要一起喊飲杯然後舉杯這樣,覺得頗
辛苦。
--
隨著時間越來越晚,加上每一道菜真的間隔很久,在座台灣人已經有點昏昏欲睡,
東西也不太吃得下了,不過強勢的阿姨們還是會完全無視你說不吃然後把東西放到
你面前。同桌有二位不認識的女生好像覺得我們大驚小怪很好笑,我們忍不住問他
說你們吃這麼晚不累嗎還吃得下嗎,他們:「我們習慣了」,真是一句強大的話!
之後大概十點左右,新娘換了第三套衣服出現,是一套非常漂亮的藍白禮服。下一
秒我們便聽到司儀說:「現在請新娘的某某親戚來台前影相」。
!?
居然還要拍第二次照!就跟一開始一樣會開始唱名然後請雙方的各種親戚上台拍照
,好難理解阿,應該不是一次拍不夠你有拍第二次嗎的概念吧,覺得新人結個婚各
種辛苦,到底是天地會還整人會(誤,我忍不住說如果我是要在香港結婚的話看到
這個流程我可能會想直接登記公證就好哈哈
好不容易撐到了最後,沒想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會是水果盤。當我們看
到服務阿姨拿著裝滿完整又大顆的柳丁出現時我們都崩潰了,好歹也切一下阿!結
果香港友人說他們的水果是沒有在切的,另外二位女生看到我們的反應後就狂笑,
很高興娛樂了你們阿(淚,雖然有附刀子但我們實在不想現場表演切水果,所以就
完全放棄了這些柳丁。
吃一頓喜宴感覺像打了一場仗,真的感受到了非常強烈的文化衝擊。想到最後我們
離開時前一秒還跟新人微笑說再見,電梯門一關馬上全部人整個放鬆的「候」了一
聲,實在是很好笑。真的是一個非常難忘的體驗,我跟香港友人說你們如果來台灣
參加婚禮一定會覺得很輕鬆,吃完離開說不定還可以去續攤呢!
--
真的跟台灣的喜宴落差很大,但是一個非常特別而且新鮮的體驗,雖然我們後來一
直開玩笑說不要再參加香港的婚宴了(誤,但是朋友結婚一定還是會來親自獻上祝
福的啦!說不定之後我們也可以很淡定的表示習慣
最後還是恭喜朋友找到一生的伴侶一起攜手渡過下半輩子,祝他們永遠幸福!
--
Tags:
香港
All Comments

By Joe
at 2016-11-29T20:17
at 2016-11-29T20:17

By Jack
at 2016-12-01T03:54
at 2016-12-01T03:54

By Madame
at 2016-12-05T08:18
at 2016-12-05T08:18

By Frederic
at 2016-12-06T13:01
at 2016-12-06T13:01

By Eartha
at 2016-12-11T11:04
at 2016-12-11T11:04

By Rae
at 2016-12-14T04:01
at 2016-12-14T04:01

By Harry
at 2016-12-16T04:53
at 2016-12-16T04:53

By Rebecca
at 2016-12-19T20:58
at 2016-12-19T20:58

By Isabella
at 2016-12-20T13:39
at 2016-12-20T13:39

By Michael
at 2016-12-22T20:26
at 2016-12-22T20:26

By Yedda
at 2016-12-26T03:05
at 2016-12-26T03:05

By Suhail Hany
at 2016-12-29T14:13
at 2016-12-29T14:13

By Thomas
at 2016-12-30T11:12
at 2016-12-30T11:12

By Rae
at 2016-12-31T05:37
at 2016-12-31T05:37

By Iris
at 2017-01-02T14:11
at 2017-01-02T14:11

By Barb Cronin
at 2017-01-03T13:07
at 2017-01-03T13:07

By Valerie
at 2017-01-03T21:20
at 2017-01-03T21:20

By Caroline
at 2017-01-07T23:44
at 2017-01-07T23:44

By Puput
at 2017-01-10T23:14
at 2017-01-10T23:1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1-13T19:28
at 2017-01-13T19:28

By Lily
at 2017-01-18T11:32
at 2017-01-18T11:32

By Isabella
at 2017-01-22T20:39
at 2017-01-22T20:39

By Elvira
at 2017-01-23T13:03
at 2017-01-23T13:03

By Doris
at 2017-01-26T05:16
at 2017-01-26T05:16

By Delia
at 2017-01-29T00:08
at 2017-01-29T00:08

By Erin
at 2017-02-01T01:22
at 2017-02-01T01:22

By David
at 2017-02-04T03:56
at 2017-02-04T03:56

By Michael
at 2017-02-05T19:02
at 2017-02-05T19:02

By Regina
at 2017-02-08T21:12
at 2017-02-08T21:12

By Kelly
at 2017-02-10T15:56
at 2017-02-10T15:56

By Eden
at 2017-02-14T20:02
at 2017-02-14T20:02

By Gilbert
at 2017-02-16T09:47
at 2017-02-16T09:47

By Tracy
at 2017-02-20T11:25
at 2017-02-20T11:25

By Zora
at 2017-02-23T23:47
at 2017-02-23T23:47

By Sarah
at 2017-02-25T16:45
at 2017-02-25T16:45

By Eden
at 2017-02-28T01:59
at 2017-02-28T01:59

By Kristin
at 2017-03-04T06:13
at 2017-03-04T06:13

By Robert
at 2017-03-06T16:50
at 2017-03-06T16:50

By Ivy
at 2017-03-06T18:00
at 2017-03-06T18:00

By Olivia
at 2017-03-07T18:56
at 2017-03-07T18:56

By Zora
at 2017-03-10T15:34
at 2017-03-10T15:34

By Una
at 2017-03-15T12:17
at 2017-03-15T12:17
Related Posts
請問外帶美食

By Kyle
at 2016-11-29T13:02
at 2016-11-29T13:02
平價極品燒臘之一樂燒鵝 (中環站)

By Zenobia
at 2016-11-29T09:55
at 2016-11-29T09:55
末代港督:香港民主進程未見平穩發展

By Thomas
at 2016-11-29T00:56
at 2016-11-29T00:56
香港外帶

By Eden
at 2016-11-28T22:59
at 2016-11-28T22:59
如要入境香港超過三次? 電子簽證一問!

By Dinah
at 2016-11-28T20:16
at 2016-11-28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