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鄉活盆地 如泥上跳曼波 - 地球科學討論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06-11-02T14:45

Table of Contents

魚池鄉活盆地 如泥上跳曼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02/11/5zay.html

來源:民視

站在會動的盆地上大跳曼波,是什麼感覺,南投魚池鄉頭社盆地,由
於草泥炭六千年來層層堆積,加上含水量豐富,成為教科書所稱的,
人站在上面就像站在水床上,走起路來像跳舞,帶您一起去看看這一
個神奇的盆地,從上往下俯瞰沒什麼特別,不過是只是一片面積五十
公頃的綠草地,可是當這位先生用力一跳他不是在搞笑,是真的站不
穩,不但沒法草上飛,還深陷泥中,另外這群遊客蹦蹦跳跳,很像在
跳曼波,腳底下的地也隨著高低起伏,會動把畫面放大來看,泥沼地
卻像是一片湖泊,產生了波浪,這是日月潭附近的頭社盆地,地層層
層堆積,給了魚池鄉民一個從地上升起來的禮物學者研究,泥炭土地
層六十米深,得累積六千年,泥炭土層像海綿,強力吸水後土質會流
動,所以泥地才像水床,但是鄉民曾經討厭這個全台唯一的大禮物,
因為它不能蓋房子,能種的植物很少,但是最近有腦筋動得快的村民
,在活盆地旁邊建民宿,吸引觀光客湧入,爛地也成了福地(民視新
聞田志興 南投報導)

------------------------------------------------------------------------

活盆地!平地如波浪 起伏波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02/8/5ze6.html


來源:TVBS新聞

您聽說過,土地會跳動的嗎?南投魚池鄉有一塊全國最大的「活盆地
」,因為含水量豐富,人走在上面就像是站在水床上一樣,會有搖晃
的感覺,許多人都覺得很有趣,這塊「活盆地」現在更搖身一變,成
了觀光景點。

穿梭在草叢中,整塊地就像有生命一樣,上下波動,人走在上面,彷
彿走在水床上。民眾:「搖一下,搖一下。」

只要用力踩踏或是跳躍,四周的土地就會起伏不定,這裡是南投縣
魚池鄉的頭社村,這塊盆地面積50公頃,據說是全國最大的「活盆地
」,專家表示,這裡的土壤屬於草泥炭土,從前土中水草腐化,但盆
地地形不利於排水,所以新一層土壤會掩蓋在上面,層層堆沉積超過
1千年,才會形成含水量豐富的特殊土質。民眾:「啊!小心!」

民眾表示,這塊盆地上不能蓋房子,原本難以利用,但近年觀光業
興盛,鄰近民宿紛紛以活盆地當賣點,不毛之地反而成了新興觀光景
點。



--

All Comments

大家來找碴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06-11-02T04:58
精華區中, 在中央大學應地所提供的太陽系的歷史網頁, 有數個明顯的錯誤. 也有一兩個到現在都還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 若各位有興趣, 大家一起來找碴. 我也會就我知道的東西, 盡可能提供大家 最新的訊息. -- 只要有星星和我的望遠鏡 就算在沒有人的夜裡 我也不覺得孤單... - ...

昨晚聽了珍古德的演講 決定開始甄選新任版主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6-10-31T10:45
昨晚我在台大二活聽了珍古德的演講, 主持人是胡志強, 陪伴出席的是李家同. 整場 演講, 包括座談會上提出來的問題都是很大很大的問題, 我們無法為那些問題做些什麼. 比如說一人一塊錢救非洲饑民, 每人少用一雙免洗筷救一片森林, 再不然就是改善貧富差 距, 少騎機車就不會全球暖化等等. 很多動作在推論上有其正確 ...

古時候連在一起的大陸板塊?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6-10-30T18:16
請問一下 大陸板塊連在一起 是多久以前的事啊 那又是什麼原因分開的呢 是慢慢地 還是很快就分開呢 那時候地球上的動物是什麼呢 謝謝 - ...

10年擺爛 暖化代價232兆元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06-10-30T07:38
10年擺爛 暖化代價232兆元 【聯合報/編譯董更生/法新社倫敦二十九日電】 2006.10.30 01:57 am 第一份由經濟學家而非科學家所做的重量級全球暖化問題報告警告說,各國政府若 不能在今後十年採取大膽果決的行動積極因應,則世人為暖化問題付出的代價將達 六兆九千八百億美元(約 ...

瑞士隆河冰河 日消融4.5公尺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06-10-26T17:42
瑞士境內有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冰河,全都面臨消退的問題,光是過去廿年, 面積就減少了百分之十五。專家表示,冰河消退主要是全球暖化造成,夏天太熱 也有影響,今年情況特別嚴重,七月非常炎熱,八月溫度雖下降,但九月又創下 一百四十年來溫度最高的紀錄,許多冰河的外緣因此崩塌。 紐約時報在報導中說,聽住在瑞士格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