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無地自容 放生蛇處境難 - 生態環境討論
By Ingrid
at 2012-06-21T14:35
at 2012-06-21T14:35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7896
【特稿】無地自容 放生蛇處境難
本報2012年6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近日媒體連續報導,疑似宗教放生眼鏡蛇、南蛇等上百
條,於台中市太平區、往福山植物園路上竄動,不但再
度挑動台灣社會集體恐蛇神經;並因民眾通報,而須動
用政府資源捕捉,在不知道這些蛇來自何方的情況下,
無法野放,也無處收容之下,很可能遭到撲殺的命運,
一場放生,演變成荒謬的恐怖片。
人類對於蛇無來由的恐懼,早於舊約創世紀夏娃聽了蛇
的話,而使得上帝動怒,言明夏娃的後代世世代代與蛇
交惡。受這故事影響,大夥兒都以為蛇看到人一定恨之
入骨、想方設法傷害人類。這種想法合理化人傷害蛇的
行為。
到了近代有了媒體之後,誇大聳動的報導也助長恐蛇心
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兩爬研究室副研究員
林德恩說,媒體的報導往往將事件放大,使得人類對毒
蛇恐懼的心理及負面印象也被增強。
林德恩表示,大部分的人視蛇為不共戴天的仇人,非置
之死地不可,一般人開車看到動物會閃躲,但看到蛇會
刻意輾壓,甚至來回輾斃,造成蛇類為路死大宗。
蛇不擾人人自擾
台灣陸生種類的蛇接近50種,加上海蛇約60多種,其中
只有6種有毒,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蛇類研究學者都指
出,大多蛇類都很溫和,除非面臨生命威脅,否則並不
會攻擊人類。
此次放生的蛇,出現南蛇和眼鏡蛇,媒體報導則指出,
放生者表示並沒有眼鏡蛇(保育類),而是臭青公(王
錦蛇),三者都有家蛇之稱,意思就是和人類的生活關
係較為密切,會出現在人類居住之處,捕食老鼠以及農
民飼養的小雞,身長都超過180公分,其中眼鏡蛇有毒。
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林思民說,南蛇除非處於捕捉或
飼養的狀況,才會顯出兇狠的一面,否則以其日行習性
、動作快速,在野外大多是被人嚇跑,一溜煙不見了。
而台灣紀錄上,真正被眼鏡蛇咬到的人非常少,主要是
因為牠在發動攻擊前會有非常明顯的威嚇動作,所以大
部分的人都有機會閃躲。至於攻擊農民的機會,林思民
表示,資料數據顯示,因為印度農民習慣赤腳下田,常
被蛇咬傷;中國農民習慣穿鞋,因此80%的咬傷案例發
生在捉蛇、養蛇、賣蛇、研究蛇和玩蛇的人。
「這樣的數據呈現一個訊息,蛇本身沒有那麼危險,只
有當人想要欺負蛇,才會發生咬傷的狀況。」但是林思
民也提醒,眼鏡蛇的毒性非常複雜,雖然現在醫藥發達
,很少聽到有人被蛇咬「死」,但是往往會留下一些肢
體的後遺症。
林思民擔心,現在這些蛇被放出去趴趴走,增加與人類
相遇的機會,較令人擔心的是一旦這些蛇跑入民宅,民
眾在放鬆、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看到蛇,相對的危險會高
很多。
基因入侵不可小覷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思民表示,放生對
蛇是不好的,如此一來,讓牠們到處被捕捉。從人道立
場來看,雖然希望放生的蛇可以活下來;但是從生態角
度來看,一個動物只要被放在不屬於它原來的環境,就
算是某種程度的外來種。
對於放生造成外來種的體會,國人以為從島外進來的才
算,可能造成掠食,競爭,疾病和寄生蟲的傳播,這些
對人類利益可見的傷害,比較受重視,林思民卻指出,
「基因入侵」的影響更不容小覷。
其實台灣因地理山勢陡峭,原生物種得以在台灣演化出
不同的族群,擁有高度的遺傳分化,具有遺傳基因多樣
化的優勢。林思民表示,一旦把不相互屬的物種任意移
動,只要從東搬到西或南放到北或反向操作,各地的「
特有性」就會消失了,使得原本多樣化的基因喪失,造
成所謂的「基因入侵」。
「這就像『全球化』代表區域文化的消失,因此「全球
化」造成的是多樣性的下降,例如每個景點都賣一樣的
商品。從遺傳的觀點也是這樣。」林思民說,而基因入
侵的問題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未被正視。
這些原為了護生而放生的蛇類,被捕捉之後,根據《野
生動物保育法》第14、15條,宜蘭縣政府可直接處理,
包括委託相關單位收容、暫養、救護、保管,也可以撲
殺,「永遠冬眠」。
低海拔池沼型蛇種瀕滅 學者憂
台灣60多種蛇當中,命運大不同。林思民表示,生長在
山區或森林環境的蛇,森林資源可以供養牠們,族群較
沒有問題。但是某些利用低海拔濕地的蛇則處於極度瀕
危的狀態,這些池沼大部分是私有地,而且即使保護了
池沼,也不見得可以保護周邊的環境,「低海拔的池沼
是保育上最難達成的一塊。池沼性的蛇,大概是很難救
,」他悲觀表示,大約有3、4種蛇類會在幾年之內消失。
即使如此,17種保育類蛇種,只有金絲蛇被列入瀕臨絕
種野生動物,保育速度趕不上現況。
基於維持生物多樣性,林德恩表示,每種物種都有其重
要性以及生態地位,並且和人類息息相關,只是人類尚
不知。
--
【特稿】無地自容 放生蛇處境難
本報2012年6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近日媒體連續報導,疑似宗教放生眼鏡蛇、南蛇等上百
條,於台中市太平區、往福山植物園路上竄動,不但再
度挑動台灣社會集體恐蛇神經;並因民眾通報,而須動
用政府資源捕捉,在不知道這些蛇來自何方的情況下,
無法野放,也無處收容之下,很可能遭到撲殺的命運,
一場放生,演變成荒謬的恐怖片。
人類對於蛇無來由的恐懼,早於舊約創世紀夏娃聽了蛇
的話,而使得上帝動怒,言明夏娃的後代世世代代與蛇
交惡。受這故事影響,大夥兒都以為蛇看到人一定恨之
入骨、想方設法傷害人類。這種想法合理化人傷害蛇的
行為。
到了近代有了媒體之後,誇大聳動的報導也助長恐蛇心
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兩爬研究室副研究員
林德恩說,媒體的報導往往將事件放大,使得人類對毒
蛇恐懼的心理及負面印象也被增強。
林德恩表示,大部分的人視蛇為不共戴天的仇人,非置
之死地不可,一般人開車看到動物會閃躲,但看到蛇會
刻意輾壓,甚至來回輾斃,造成蛇類為路死大宗。
蛇不擾人人自擾
台灣陸生種類的蛇接近50種,加上海蛇約60多種,其中
只有6種有毒,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蛇類研究學者都指
出,大多蛇類都很溫和,除非面臨生命威脅,否則並不
會攻擊人類。
此次放生的蛇,出現南蛇和眼鏡蛇,媒體報導則指出,
放生者表示並沒有眼鏡蛇(保育類),而是臭青公(王
錦蛇),三者都有家蛇之稱,意思就是和人類的生活關
係較為密切,會出現在人類居住之處,捕食老鼠以及農
民飼養的小雞,身長都超過180公分,其中眼鏡蛇有毒。
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林思民說,南蛇除非處於捕捉或
飼養的狀況,才會顯出兇狠的一面,否則以其日行習性
、動作快速,在野外大多是被人嚇跑,一溜煙不見了。
而台灣紀錄上,真正被眼鏡蛇咬到的人非常少,主要是
因為牠在發動攻擊前會有非常明顯的威嚇動作,所以大
部分的人都有機會閃躲。至於攻擊農民的機會,林思民
表示,資料數據顯示,因為印度農民習慣赤腳下田,常
被蛇咬傷;中國農民習慣穿鞋,因此80%的咬傷案例發
生在捉蛇、養蛇、賣蛇、研究蛇和玩蛇的人。
「這樣的數據呈現一個訊息,蛇本身沒有那麼危險,只
有當人想要欺負蛇,才會發生咬傷的狀況。」但是林思
民也提醒,眼鏡蛇的毒性非常複雜,雖然現在醫藥發達
,很少聽到有人被蛇咬「死」,但是往往會留下一些肢
體的後遺症。
林思民擔心,現在這些蛇被放出去趴趴走,增加與人類
相遇的機會,較令人擔心的是一旦這些蛇跑入民宅,民
眾在放鬆、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看到蛇,相對的危險會高
很多。
基因入侵不可小覷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思民表示,放生對
蛇是不好的,如此一來,讓牠們到處被捕捉。從人道立
場來看,雖然希望放生的蛇可以活下來;但是從生態角
度來看,一個動物只要被放在不屬於它原來的環境,就
算是某種程度的外來種。
對於放生造成外來種的體會,國人以為從島外進來的才
算,可能造成掠食,競爭,疾病和寄生蟲的傳播,這些
對人類利益可見的傷害,比較受重視,林思民卻指出,
「基因入侵」的影響更不容小覷。
其實台灣因地理山勢陡峭,原生物種得以在台灣演化出
不同的族群,擁有高度的遺傳分化,具有遺傳基因多樣
化的優勢。林思民表示,一旦把不相互屬的物種任意移
動,只要從東搬到西或南放到北或反向操作,各地的「
特有性」就會消失了,使得原本多樣化的基因喪失,造
成所謂的「基因入侵」。
「這就像『全球化』代表區域文化的消失,因此「全球
化」造成的是多樣性的下降,例如每個景點都賣一樣的
商品。從遺傳的觀點也是這樣。」林思民說,而基因入
侵的問題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未被正視。
這些原為了護生而放生的蛇類,被捕捉之後,根據《野
生動物保育法》第14、15條,宜蘭縣政府可直接處理,
包括委託相關單位收容、暫養、救護、保管,也可以撲
殺,「永遠冬眠」。
低海拔池沼型蛇種瀕滅 學者憂
台灣60多種蛇當中,命運大不同。林思民表示,生長在
山區或森林環境的蛇,森林資源可以供養牠們,族群較
沒有問題。但是某些利用低海拔濕地的蛇則處於極度瀕
危的狀態,這些池沼大部分是私有地,而且即使保護了
池沼,也不見得可以保護周邊的環境,「低海拔的池沼
是保育上最難達成的一塊。池沼性的蛇,大概是很難救
,」他悲觀表示,大約有3、4種蛇類會在幾年之內消失。
即使如此,17種保育類蛇種,只有金絲蛇被列入瀕臨絕
種野生動物,保育速度趕不上現況。
基於維持生物多樣性,林德恩表示,每種物種都有其重
要性以及生態地位,並且和人類息息相關,只是人類尚
不知。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12-06-24T02:40
at 2012-06-24T02:40
Related Posts
永續談判文件出爐 難成為里程碑
By Doris
at 2012-06-21T14:29
at 2012-06-21T14:29
6/22 至原能會告訴蔡春鴻:停止核二運轉!
By Wallis
at 2012-06-21T10:08
at 2012-06-21T10:08
為保護反應爐 罹患一身病
By Harry
at 2012-06-21T01:48
at 2012-06-21T01:48
關於放生事件...讓人很沉重...
By Caroline
at 2012-06-20T23:46
at 2012-06-20T23:46
風雨交加 原能會核准重啟核二1號機
By George
at 2012-06-19T22:16
at 2012-06-19T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