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平相處 - 生態環境討論
By Daniel
at 2012-01-10T03:09
at 2012-01-10T03:09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3140
猴平相處
採訪:林靜梅;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最近台灣,傳出不少猴子大鬧學校、造成人猴衝突的新聞。
在我們鄰近的香港,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解決人猴衝突,
香港政府祭出了一連串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衝突所帶來的
困擾。這些措施,能不能在台灣適用,會不會也帶來其他的
副作用?
香港的原生猴,因為都市發展,已經滅絕。如今在香港出現
的恆河猴和長尾獼猴,都是外來種。在香港九龍的金山郊野
公園林間,靈巧跳躍的猴子,是香港政府,在1913年,為了
維護九龍和新界的民生用水所引入的。
香港政府,在針山和畢架山,興建了九龍水塘。由於水塘周
邊,有一種有毒植物馬錢,香港政府擔心會污染水源,就引
進恆河猴來吃馬錢。幾乎沒有天敵的猴子,一代又一代地繁
衍,短短30年間,曾經從100多隻,暴增超過2千隻。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都市急遽擴張,恆河猴數量愈來愈多
,棲地卻愈變愈小,人和猴子,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但也
埋下了人猴爭戰的導火線。
香港市民劉鐵柱拿著一顆蘋果,貢獻給猴王。劉鐵柱喜歡動
物,很有同情心,收養了一頭6百斤的豬、13隻流浪貓、6隻
狗和6隻烏龜。
劉鐵柱本來在外地經商,後來回到香港,在金山郊野公園,
認識了猴子。他覺得自己和猴子很投緣,開始每天載著水果
上山餵猴子,就算引發家庭革命,劉鐵柱還是不改初衷。
長期餵養猴子的劉鐵柱,還替猴子取名字,像爸爸一樣,對
牠們的情況,瞭若指掌。而被餵養習慣的猴子,把車子當成
森林,不再到野外覓食,反而在人類出沒的地方,伺機而動
。為了護衛得來不易的食物,往往激發猴子的攻擊本能。
一位媽媽抱著孩子,說自己很怕被猴子抓。「猴子都會來拉
我們的東西,衣服啊、食物等等。」為了解決人猴衝突,香
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祭出重罰一萬港幣,相當於台幣四萬元
的禁養令。
漁護署主任石仲堂說明,禁食令試圖禁止人類繼續餵食猴子
,「這會減少猴子跟人類接觸的機會,這會讓牠們對人類比
較有戒心,能降低牠們的攻擊性。」禁養令,不只減少人類
被攻擊的機會,也降低猴子,必須闖過虎口覓食而受傷的可
能性。
根據漁護署統計,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除了死於生病,也
會因為被餵養的人吸引,而逗留在交通道路旁,死於車禍。
光1992到1993年短短一年間,就有80隻猴子被撞死。
政策推出以後,劉鐵柱克制自己,不要去餵猴子。但是過了
一個星期,他決定違法行事。「我們都試過,一星期不餵牠
們,因為政府都說牠們夠吃。但是牠們還是下來城市,偷人
家拜拜的水果,牠們就是不夠吃。」
面對長期餵養人的觀察,漁護署沒有採取壓制的態度。香港
政府,從1999年,發出60幾張許可餵猴證,每年,餵猴人都
要重新申請,如果沒有申請,政府就不再核發。隨著餵猴人
日漸凋零,現在合法的餵猴人,只剩下11位。
石仲堂表示,剛開始禁止餵食的時候,有些人不能接受,「
因為他們在這裡已經餵食了十多年,所以我們有一些措施,
就是給他們有一個執照,他們可以去餵食,但是他們必須要
遵守我們的要求。現在大概還有十多人有這個證。」
配合禁養令,漁護署也廣植果樹,恢復猴群棲地的食物數量
。每年會種10萬棵。
由於恆河猴五歲開始就可以成功交配,每年可產下一隻小猴
,為了避免恆河猴過度繁衍、棲地食物不足,導致人猴大戰
再度上演,漁護署也為猴子進行絕育手術。
每天,誘捕人員,都會到山裡,餵養猴子,讓牠們習慣用來
誘捕她們的綠色鐵籠。哐啷一聲,代表猴子手到擒來。研究
人員也著手準備,絕育手術的前置作業。
拍拍籠子,把攀爬鐵籠的猴子,趕下地面。研究人員接著推
動大鐵籠,把猴子趕進更小的鐵籠,為牠們進行麻醉。瞇著
眼睛的猴子慢慢地睡著了,不過研究人員,並不會立刻替牠
們進行手術。
負責這項絕育計畫的卡蒂博士表示,猴子被麻醉以後,會先
到護理站做檢查,「我們會幫牠量體重、確認晶片、看牠們
是否有懷孕、是否受傷、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然後決定牠
們適不適合接受結紮手術。」
漁護署原本從1999年,採用注射藥物、堵塞輸精管的方式為
公猴結紮,也為母猴,注射避孕針,可是效果並不好。2002
年起,漁護署採用卡蒂博士的建議,改採內視鏡結紮手術來
降低猴群的出生率,至今已經替1,552隻猴子進行絕育。
卡蒂博士表示,兩年前,金山公園有超過兩千隻的猴子,現
在已經慢慢地降低,「幾年前出生率是57%,現在大概是41%
,我們慢慢地降低猴子數量。」接受絕育手術的猴子,公猴
會被剪耳朵,母猴則會在胸口紋上刺青。如果不小心捕捉到
已經接受過手術的猴子,研究人員則會幫猴子進行詳細的健
康檢查。
然而,無論是重複,或是首度被捕捉,對猴子而言,都是一
次驚嚇和干擾;絕育手術,也可能破壞猴群的社會結構,造
成對自然的強烈干預。人類是否有權力決定物種的未來?
卡蒂博士表示,目前漁護署每年會為200隻猴子進行絕育手
術,預計到2013年,要將猴子的數量控制在1,630隻。另外
研究團隊也會追蹤猴子的情況,確保每一個群體都能繼續繁
衍後代。目前大約為85%的猴子結紮,每年會視狀況來調整
目標。
卡蒂博士強調,絕育是人猴衝突的過渡手段,最終能解決人
猴衝突的,是提高人類的容忍度。
「我在猴子身上學到很多,我感到羞恥。因為我們對牠們絲
毫沒有容忍度。」卡蒂博士表示,是人類奪走了動物的棲地
,不是動物來干擾人類的生活,因此人類必須透過各種方法
來解決問題。香港的人猴衝突,來自於餵食者,「當你餵食
,你會製造更多問題,在野外,當牠們沒有食物,就會死,
牠們會自我控制,當我們介入,我們才是製造問題。」
為了讓民眾瞭解人類才是問題來源,漁護署成立了一個特別
團隊,專門處理民怨。也透過各種宣傳,讓民眾更瞭解猴子
。多年下來,逐漸有了成效。如今,張鐵柱也慢慢瞭解,為
野生動物好,就是和牠們保持距離。
「以前我喜歡摸摸牠,但現在沒有了,因為我希望牠快點去
習慣野生的生活。」張鐵柱說「如果有一天,猴子不再需要
我的食物,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的心裡,還要好過。」
原本被引進解決人類問題的恆河猴,如今因為人類侵占棲地
和錯誤的接觸觀念,被視為燙手山芋。當有一天,人類能夠
看見自己的問題、不再要求動物改變,才可能有真正和平相
處的一天。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猴平相處
採訪:林靜梅;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最近台灣,傳出不少猴子大鬧學校、造成人猴衝突的新聞。
在我們鄰近的香港,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解決人猴衝突,
香港政府祭出了一連串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衝突所帶來的
困擾。這些措施,能不能在台灣適用,會不會也帶來其他的
副作用?
香港的原生猴,因為都市發展,已經滅絕。如今在香港出現
的恆河猴和長尾獼猴,都是外來種。在香港九龍的金山郊野
公園林間,靈巧跳躍的猴子,是香港政府,在1913年,為了
維護九龍和新界的民生用水所引入的。
香港政府,在針山和畢架山,興建了九龍水塘。由於水塘周
邊,有一種有毒植物馬錢,香港政府擔心會污染水源,就引
進恆河猴來吃馬錢。幾乎沒有天敵的猴子,一代又一代地繁
衍,短短30年間,曾經從100多隻,暴增超過2千隻。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都市急遽擴張,恆河猴數量愈來愈多
,棲地卻愈變愈小,人和猴子,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但也
埋下了人猴爭戰的導火線。
香港市民劉鐵柱拿著一顆蘋果,貢獻給猴王。劉鐵柱喜歡動
物,很有同情心,收養了一頭6百斤的豬、13隻流浪貓、6隻
狗和6隻烏龜。
劉鐵柱本來在外地經商,後來回到香港,在金山郊野公園,
認識了猴子。他覺得自己和猴子很投緣,開始每天載著水果
上山餵猴子,就算引發家庭革命,劉鐵柱還是不改初衷。
長期餵養猴子的劉鐵柱,還替猴子取名字,像爸爸一樣,對
牠們的情況,瞭若指掌。而被餵養習慣的猴子,把車子當成
森林,不再到野外覓食,反而在人類出沒的地方,伺機而動
。為了護衛得來不易的食物,往往激發猴子的攻擊本能。
一位媽媽抱著孩子,說自己很怕被猴子抓。「猴子都會來拉
我們的東西,衣服啊、食物等等。」為了解決人猴衝突,香
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祭出重罰一萬港幣,相當於台幣四萬元
的禁養令。
漁護署主任石仲堂說明,禁食令試圖禁止人類繼續餵食猴子
,「這會減少猴子跟人類接觸的機會,這會讓牠們對人類比
較有戒心,能降低牠們的攻擊性。」禁養令,不只減少人類
被攻擊的機會,也降低猴子,必須闖過虎口覓食而受傷的可
能性。
根據漁護署統計,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除了死於生病,也
會因為被餵養的人吸引,而逗留在交通道路旁,死於車禍。
光1992到1993年短短一年間,就有80隻猴子被撞死。
政策推出以後,劉鐵柱克制自己,不要去餵猴子。但是過了
一個星期,他決定違法行事。「我們都試過,一星期不餵牠
們,因為政府都說牠們夠吃。但是牠們還是下來城市,偷人
家拜拜的水果,牠們就是不夠吃。」
面對長期餵養人的觀察,漁護署沒有採取壓制的態度。香港
政府,從1999年,發出60幾張許可餵猴證,每年,餵猴人都
要重新申請,如果沒有申請,政府就不再核發。隨著餵猴人
日漸凋零,現在合法的餵猴人,只剩下11位。
石仲堂表示,剛開始禁止餵食的時候,有些人不能接受,「
因為他們在這裡已經餵食了十多年,所以我們有一些措施,
就是給他們有一個執照,他們可以去餵食,但是他們必須要
遵守我們的要求。現在大概還有十多人有這個證。」
配合禁養令,漁護署也廣植果樹,恢復猴群棲地的食物數量
。每年會種10萬棵。
由於恆河猴五歲開始就可以成功交配,每年可產下一隻小猴
,為了避免恆河猴過度繁衍、棲地食物不足,導致人猴大戰
再度上演,漁護署也為猴子進行絕育手術。
每天,誘捕人員,都會到山裡,餵養猴子,讓牠們習慣用來
誘捕她們的綠色鐵籠。哐啷一聲,代表猴子手到擒來。研究
人員也著手準備,絕育手術的前置作業。
拍拍籠子,把攀爬鐵籠的猴子,趕下地面。研究人員接著推
動大鐵籠,把猴子趕進更小的鐵籠,為牠們進行麻醉。瞇著
眼睛的猴子慢慢地睡著了,不過研究人員,並不會立刻替牠
們進行手術。
負責這項絕育計畫的卡蒂博士表示,猴子被麻醉以後,會先
到護理站做檢查,「我們會幫牠量體重、確認晶片、看牠們
是否有懷孕、是否受傷、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然後決定牠
們適不適合接受結紮手術。」
漁護署原本從1999年,採用注射藥物、堵塞輸精管的方式為
公猴結紮,也為母猴,注射避孕針,可是效果並不好。2002
年起,漁護署採用卡蒂博士的建議,改採內視鏡結紮手術來
降低猴群的出生率,至今已經替1,552隻猴子進行絕育。
卡蒂博士表示,兩年前,金山公園有超過兩千隻的猴子,現
在已經慢慢地降低,「幾年前出生率是57%,現在大概是41%
,我們慢慢地降低猴子數量。」接受絕育手術的猴子,公猴
會被剪耳朵,母猴則會在胸口紋上刺青。如果不小心捕捉到
已經接受過手術的猴子,研究人員則會幫猴子進行詳細的健
康檢查。
然而,無論是重複,或是首度被捕捉,對猴子而言,都是一
次驚嚇和干擾;絕育手術,也可能破壞猴群的社會結構,造
成對自然的強烈干預。人類是否有權力決定物種的未來?
卡蒂博士表示,目前漁護署每年會為200隻猴子進行絕育手
術,預計到2013年,要將猴子的數量控制在1,630隻。另外
研究團隊也會追蹤猴子的情況,確保每一個群體都能繼續繁
衍後代。目前大約為85%的猴子結紮,每年會視狀況來調整
目標。
卡蒂博士強調,絕育是人猴衝突的過渡手段,最終能解決人
猴衝突的,是提高人類的容忍度。
「我在猴子身上學到很多,我感到羞恥。因為我們對牠們絲
毫沒有容忍度。」卡蒂博士表示,是人類奪走了動物的棲地
,不是動物來干擾人類的生活,因此人類必須透過各種方法
來解決問題。香港的人猴衝突,來自於餵食者,「當你餵食
,你會製造更多問題,在野外,當牠們沒有食物,就會死,
牠們會自我控制,當我們介入,我們才是製造問題。」
為了讓民眾瞭解人類才是問題來源,漁護署成立了一個特別
團隊,專門處理民怨。也透過各種宣傳,讓民眾更瞭解猴子
。多年下來,逐漸有了成效。如今,張鐵柱也慢慢瞭解,為
野生動物好,就是和牠們保持距離。
「以前我喜歡摸摸牠,但現在沒有了,因為我希望牠快點去
習慣野生的生活。」張鐵柱說「如果有一天,猴子不再需要
我的食物,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的心裡,還要好過。」
原本被引進解決人類問題的恆河猴,如今因為人類侵占棲地
和錯誤的接觸觀念,被視為燙手山芋。當有一天,人類能夠
看見自己的問題、不再要求動物改變,才可能有真正和平相
處的一天。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猴不教 誰之過
By Robert
at 2012-01-10T03:05
at 2012-01-10T03:05
留住阿塱壹 保留台灣最後1%原始海岸林
By Kelly
at 2012-01-09T07:11
at 2012-01-09T07:11
台灣食蛇龜步步驚心 特生中心急救中
By Susan
at 2012-01-09T07:05
at 2012-01-09T07:05
後京都議定書時代 環團:台減碳目標難達
By Megan
at 2012-01-09T00:39
at 2012-01-09T00:39
台灣最小自然保護區誕生!
By Agnes
at 2012-01-07T00:56
at 2012-01-07T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