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遇過的香港人有什麼特色呢? - 文化差異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06-11-29T21:4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yjeu (yjeu)》之銘言:
: : 在大陸感受到人民被洗腦利害的已經有仇視台灣的傾向 動不動就說要收回台灣
: : 所以看到香港的新聞已經有跟大陸一樣一面倒的傾向時 內心不由的想 會不會哪天
: : 香港也被洗腦而仇視台灣? 不過台灣自己也是一樣 所報導有關對岸的新聞 很多都是
: : 一面倒的報導負面消息
: : 寫了這麼長一篇 是想感謝之前剖析深入的數篇好文 也是想提醒自己 不同的立場
: : 往往有不同的真相 新聞甚至歷史 都視乎解釋的人抱持怎樣的立場 而選擇去相信哪一
: : 版本的所謂真相
: 香港人確實有著某種不理性的仇視臺灣的想法, 嚴格來說, 那是媒
: 體刻意營造出來的.
: 比方說, 在香港人眼中, 臺灣政治「極度混亂」, 議會經常出現暴
: 力, 而香港則是政治穩定. 而忘卻了自身是一種寡頭政治, 也是一
: 種比臺灣更徹底的金權政治.
: 香港人自許為經濟動物, 政治冷感, 對於政治不會有研究, 了解也
: 通常只有很皮毛的地步. 而所謂皮毛程度的政治, 就是將政治單純
: 歸類為「利益」或者「狂熱」, 前者比方說, 認為其實到底大家做
: 每一樣行為都是為了錢, 政客當政客也是單純為了賺更多的錢, 後
: 者則是認為談政治就是講國家民族, 愛國不愛國的事情.
: 當認為民主主義就單純只是「少數服從多數」, 也不願意花時間去
: 思考和探索的話 (因為政治是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的) , 難免就
: 會受到傳媒控制.
: 而不論為何, 如果無法從其他角度去看政治的話, 則就會單從少許
: 新聞報導以及報紙的評論, 就確立了對某些事情的印象和價值觀.
: 比方說, 只要香港的傳媒一下立委架的事情, 就已經可以單純惡化
: 為「臺灣政治就是暴力」的印象.
: 當然像 SARS 那樣也是一般, 不論用何種手段, 能夠看到的是, 媒
: 體正在強化某種觀念, 第一種觀念就是貶低所有香港的潛在同伴.
: 把臺灣的政治單純矮化為鬥爭和混亂, 把澳門矮化成黑道城市, 把
: 澳洲, 加拿大這些移民地方的失業問題誇張至「無飯可吃」的地步
: , 然後再強調香港在各方面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性.
: 比方說, 論食水, 認為東江水是香港唯一的水源, 而忽略了海水化
: 淡技術成本已慢慢下降的事實; 認為香港只能從大陸輸入家畜, 而
: 忽略了臺灣在家畜產業上的實力; 認為香港要輸入大陸的米, 而不
: 強調東南亞和泰國才是水稻大國, 在經濟上不斷強調中國大陸是成
: 長中的市場. 而沒有指出東南亞也正發展第三世界式的勞動密集輕
: 工業.
: 香港的媒體算不算受控制? 其實事情很簡單, 香港的媒體沒有被直
: 接控制, 但香港的任何東西都是被錢所控制, 媒體不必控制, 只需
: 要「收買」, 在利益相關的情況下, 媒體的主張和方向自然會有改
: 變. 固然全世界的媒體大部份都是向錢屈服, 但比方說, 當兩個不
: 同立場的政治群體存在的時候, 一方收買某些媒體, 另一方自然也
: 會出資收買其敵人, 而其間則製造了某些中立持平的媒體的生存空
: 間.
: 當然媒體也不是單純的木偶, 他們也不願意宣揚太過露骨的理念,
: 那些理念也可能損害了他們本來的理念, 可是不直接宣傳「香港必
: 須為中國大陸做所有事」, 改為宣傳「香港有多少東西要依賴中國
: 大陸」, 後者看起來比較中立持平, 也能夠達致使香港更一步親近
: 中國大陸的效果.
: 因為後者某程度上就是客觀事實, 但只要將任何客觀事實斷章取義
: , 就能夠變成好用的宣傳, 簡單來說, 就像只播臺灣議會暴力的片
: 段, 就能夠營造「臺灣議會就是暴力」的想法. 我想抹黑臺灣的話
: , 根本就不需要說出口, 只要將不同資訊的比例從媒體調整, 就能
: 夠產生這種抹黑效果了.
: 媒體既然也是商業組織, 依靠金錢而生存, 那最終也屈服於金錢,
: 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如果媒體完全不受利益的左右, 以致虧本,
: 終致倒閉消失, 那聲音完全失去了就更無影響力.
: 香港發生甚麼事情對臺灣真的無影響嗎? 有人會認為香港的事情是
: 香港的事情, 臺灣的事情是臺灣的事情.
: 我不認同, 我認為唇亡齒寒.


我倒覺得
 港澳政府和名人其實都在有意無意之間
 貶低台灣的民主成就

 比方有些台灣政治人物批評香港政治
 香港政府立刻反駁台灣是黑金政治
 (印象中自九七以來就是如此)
郤忘記民主政治本身是為防止人的惡念而形成的一種體制
並不如他們印象的如此美好

 更經典的例子是成龍
 以他的觀念看來 似乎民主政治對他不太重要
 所以 當香港當年五十萬人上街抗議董建華時
 他也抱持著批評的說法
 有些人更說香港己從”動感之都”變為”示威之都”
 當然 如果他們最近有去台北 可能就不會講這種話 XD

從這種角度而言
台灣人其實是應該為自己的民主制度而驕傲的

 

--
siamo qui.
sotto la stessa luca.
sotto la sua croce.
cantando ad una voce.
E'l Emmanuel.
Emmanuel,Emmanuel.

--

All Comments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6-12-04T11:39
city of demostration是外國媒體說的

大家遇過的香港人有什麼特色呢?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06-11-29T12:49
不知道會不會有點偏離主題 但是看了幾篇本主題的回覆 腦中突然想到 我是在當年SARS最嚴重的時候人還在香港 記得每天新聞當然都是關於疫情的 ...

對台灣的認知?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06-11-29T09:43
不知道這篇文分類怎麼會選到美加的 我覺得這是一個自我認同的文化討論話題 就人類學、社會學或是歷史,都可以好好討論 清楚的講 Nationality: Taiwan, ...

香港人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06-11-29T00:15
※ 引述《dearevan (有情有義流浪漢)》之銘言: : 看到之前文章討論所謂的殖民地歷史 : 讓我想到吃食文化對香港的影響(真的有種餓怕了的感覺) : 不知道 ...

港澳情結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6-11-28T23:45
※ 引述《XiJun (馬交路牌達人)》之銘言: : 看來我應該在這時候寫結局了,這一篇不同的是, : 我並沒有打草稿,所以可能會有一些亂,請大家不要介�� ...

中英卡路里對照表

Ivy avatar
By Ivy
at 2006-11-28T16:44
其實不知道這問題能不能po在這 如果不行我就自d 我有一個朋友 他的家族是從廣東移民到越南的華僑 而他在四歲的時候被父母帶到美國 後來入籍美國�� ...